此时的晋阳,已经到了丰收的时刻。
修运河的民工们,停下了修河事务,专心的帮着开始收起稻谷来。
端午过后,正是热的时候,一个个戴着草帽,汗流浃背,虽然累苦,但是,脸上却是带着兴奋的笑容的。
岸边有人在打稻谷,做了围场,给稻子晾晒,然后收进仓中。
每一个仓中都有书记员,记载着每亩的产量。一个个喜笑颜开。
“你家的多少?!”
“我家八百斤一亩,你家呢?!”
“我家稍多一些,九百多一亩,我家的地靠近水沟,水源丰美些,所以产量高,是沃地啊……”
“今年饿不着了。”人人兴奋的讨论着,都在说着产量的事。
“天赐粮种,全都是冯孝子的功劳,所以上天怜悯……”老百姓们是不会想这么多的,只会想到这一层。
然而,还有很多围观的书生,看到这丰收场景之时,便以为自己不是在人间,而是在天上。不然何以会有这样的场景。
“天赐神种,此事,也只有上古时期才有,”一书生感慨道:“……此功堪比舜帝之功。”
一行书生,心中震荡了几天,整个世界观都被重塑了。
然后回去就开始著书,写信与同窗和老师,而书也在茶楼传唱……书生之间的消息是极为灵通的。
晋阳收获硕果,借此粮种之事,名震天下。
这种震荡,是温柔的,但却是至柔至刚的。因为,许多百姓听闻,蜂涌往晋阳而去。
这种震荡,更容易显现在人心向背之上。
冯璋之名,自此,天下皆知。
然而冯璋是没有心力管这些的,他现在只惦记着,尽快完成事务,早点去寻路遥。
“所有粮食,由官府买下来,钱银两讫,不准拖百姓的粮钱,”冯璋道。
小狗子应了,道:“税制呢?!”
“不征收,以后也不会征收,光靠这几个税钱也改变不了什么,重要的不是农业税,而是商税,”冯璋道:“与农人说,只管安心耕种,以后不征税和杂捐,种的粮,官府来收,不压价,也不拖欠银两,只是限制土地买卖。”
“是。”小狗子一一记下来。
“收回来的粮,分开放进官仓,统计出数字来,分出一半,来分与晋阳的农人,或商户,只是不可领取太多,都凭着文牒,免费一人只限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不管他们是带回去贩卖,或是自己耕种,都不必管。”
“是,这将是最有效,将此传开的方式,”小狗子道:“璋儿之名,定是名震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