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午夜剧剧t > 第18章 闲谈16(第2页)

第18章 闲谈16(第2页)

士人素有雅量,且对鬼神之事亦抱有几分敬畏与好奇。听闻眼前之人自称蔡中郎,心中虽觉诧异,但并未感到恐惧惊慌。他心中对蔡中郎之事早有耳闻,知晓其在历史上乃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人物,其文学才华与传奇经历在世间流传甚广。此刻听闻此人这般言语,不禁来了兴致,决定探个究竟。

于是,他微笑着说道:“久仰蔡中郎大名,今日有幸得遇,实乃小生之福。然中郎于汉末之乱世,经历诸多风云变幻,小生心中好奇,不知可否请教一二?”那人微微点头,似乎对士人的反应颇为满意,便开始讲述起汉末之事。

士人起初还听得津津有味,可渐渐地,他心中便起了疑窦。因为他发现,这人所说的大多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话语,与他平日所读正史中的记载似乎颇有出入。士人不动声色,继续问道:“那中郎生平诸多事迹,想必皆为传奇,不知君可详细道来?”那人侃侃而谈,可待他说完,士人心中已然明了,他所描述的事迹竟与高则诚《琵琶记》中的情节一模一样,纤悉曲折,毫无二致。

士人心中暗自思索,这《三国演义》乃是小说,多有虚构演绎之处,而《琵琶记》更是戏曲作品,情节虽动人,却并非史实。眼前之人,若真是蔡中郎的鬼魂,怎会对自己的生平只知这些虚构故事?想必这定是个假冒蔡中郎之名,妄图骗取祭祀之人,或许根本就不是什么鬼魂,而是一个狡黠之人的恶作剧。

他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不动声色地说道:“余资斧匮乏,实无以享君,君宜别求有力者。惟余有一语相嘱,自今而后,君似宜求阅《后汉书》《三国志》及中郎文集,稍稍一观,于求食之道或更近耳。”

那人一听,顿时神色一变,那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涨得通红,赧色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仿佛被人识破了心中的隐秘。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突然,那人猛地一跃而起,原本还算正常的身形瞬间扭曲变形,一股阴森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头发如乱草般飞舞,双眼闪烁着诡异的绿光,嘴巴咧开,露出一排尖锐的獠牙,双手也变成了干枯的爪子。

士人虽早有心理准备,可看到这般恐怖的景象,心中仍不免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目光坚定地直视着眼前的“鬼”,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被其迷惑。

那“鬼”见士人并未被吓倒,似乎心有不甘,在空中张牙舞爪地挥舞着爪子,发出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吼声。然而,士人只是静静地坐在树下,不为所动。片刻之后,那“鬼”见无法得逞,只好在一阵阴森的气息中渐渐消失不见,只留下士人独自坐在老树下,望着那“鬼”消失的方向,陷入沉思。

士人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心中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之人,为了些许利益,不惜假扮鬼魂,影射那敛财之术,真是可笑至极。他深知,在这世间,人心的贪婪与狡诈往往比真正的鬼魂更加可怕。

他沿着来时的路慢慢往村庄走去,一路上思绪万千。此次经历,让他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更加明白,在面对种种诱惑与未知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轻易被表象所迷惑。

回到借宿之处,老者见他归来,关切地询问他去了何处。士人微微一笑,并未提及遇“鬼”之事,只是说在野外散步,欣赏了一番夜景。然而,此事却如一颗石子投入他心中的湖泊,泛起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静。

次日清晨,士人告别老者,继续踏上旅途。在路过附近的一个小镇时,他在茶馆中歇脚,偶然间听到旁边的茶客们在谈论着一些奇闻轶事。其中一个茶客神秘兮兮地说道:“听闻在咱们这陈留之地,近日有灵异之事发生。有人在野外遇到了蔡中郎的鬼魂,那鬼魂还向人讨要祭祀呢!”

其他茶客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真有此事?那后来呢?”那个茶客摇了摇头,说:“具体后来如何,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此事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猜测这鬼魂到底是真是假。”

士人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谈论,心中暗自好笑。他知道,这传闻便是因自己昨日的经历而起,只是没想到会传播得如此之快。他本想站出来说出真相,可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关于蔡中郎鬼魂的传闻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陈留地区迅速扩散开来。从村庄到小镇,从田间地头到富贵人家的厅堂,人们都在纷纷议论着此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些人深信不疑,认为这是蔡中郎的鬼魂显灵,是因为祠墓享祀不足而出来警示世人。于是,他们纷纷前往蔡中郎的祠墓,献上祭品,祈求保佑。而另一些人则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这可能是有人故意编造的谣言,目的是为了引起恐慌或者谋取私利。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几个小贩围坐在一起,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货物,一边谈论着这件事。一个卖菜的小贩皱着眉头说:“我看这事儿不靠谱,哪有那么多鬼魂显灵的?说不定是哪个骗子在装神弄鬼。”旁边一个卖布的小贩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可别乱说,这蔡中郎在咱这儿可是有名的人物,得罪了鬼魂可没好果子吃。

这传闻也引起了当地一位学者的注意。这位学者一生痴迷于研究历史与民俗,听闻此事后,觉得其中定有蹊跷。他决定深入调查此事,探寻背后的真相。

学者首先来到了蔡中郎的祠墓,仔细查看了祠墓的情况。他发现,祠墓虽然有些破旧,但并没有被严重破坏的迹象,也不像是长期缺乏享祀的样子。接着,他又走访了周边的村庄和小镇,询问了许多目击者和听闻传闻的人。

在调查过程中,学者发现,关于这鬼魂的描述各不相同。有些人说那鬼魂身形高大,面容威严;而有些人却说那鬼魂身形消瘦,面容苍白。这些矛盾之处让学者更加坚信,这并非真正的鬼魂显灵。

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学者终于得出结论:这所谓的蔡中郎鬼魂事件,极有可能是有人故意假冒,利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和对蔡中郎的崇敬,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或许是为了骗取钱财或者引起社会关注。

学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于众,顿时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人感到十分羞愧,而那些怀疑此事的人则庆幸自己没有被迷惑。

此事过后,人们对世间的贪婪与狡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懂得在面对各种奇闻轶事时,要保持理性和怀疑精神,不可盲目相信。而那位士人在听闻此事的后续发展后,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他希望,通过这次经历,能让更多的人看清人性的复杂,不再轻易被虚假的表象所欺骗。

我在官兵部尚书任上时,正值多事之秋,湖北一带战事紧急,朝廷征兵前往征伐。我肩负押送征湖北之兵的重任,一路马不停蹄,风餐露宿。士兵们的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沉重的行军交响乐,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与河流。

行至半途,长时间的奔波让我的身体渐渐感到极度的劳累,仿佛每一块肌肉都在发出抗议。于是,我决定在长新店稍作停歇,让自己和士兵们都能恢复些许体力。踏入旅舍,那股陈旧而又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旅舍内略显昏暗,墙壁上的砖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目光随意流转间,我瞥见墙壁之上题有归雁诗二首。那两首诗,就像是两位久违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瞬间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