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的经验到底不足,应变能力极为欠缺。
他虽得周易传授华山十三式基础剑法,又学了紫阳大法和辟邪剑法(改良版),但终究时日尚浅,不仅功力不足,也未经过生死搏杀。
越高深的武学,越是难以突破藩篱,化为已用。
各派高手,多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学徒”,师父怎么教,就怎么做。少有自出机杼,灵活变通的高士。
上乘武功都是高人的毕生心血,且经许多前辈修改完善,后人变化的空间已然不大。
何况,自出机杼、灵活变化需要极高的悟性。
要将历代先贤千锤百炼的武学,改为最适合自已的,必须经过无数尝试,才能为之。否则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将破绽极少的师门绝学,改得漏洞百出,若遇强敌,岂非自寻死路?
因此,能灵活变化,随机应变者极少。
林平之虽然天资聪颖,但要他随心所欲的施展辟邪剑法,还是太为难了。
无招胜有招,不是动嘴说说而已。
需将所学彻底融为一体,再忘记所有招式,才能信手拈来,妙招迭出。
是所谓得招而后忘招,忘招方能无招。
林平之乍逢剧变,竟是不知所措,脑中一片空白。招式倒是忘了,手中也已无招,却无法克敌制胜。
刘正风步步紧逼,运剑如飞。全力而为之下,剑招竟是绵绵不绝,如同行云流水,浑无破绽。
这是原著木高峰与林平之交手时的打法。
如此使剑,短时间内确可做到无懈可击,久战必败。因此木高峰最终露出破绽,被林平之所杀。
刘正风不愧是一流高手,身经百战,精明过人,竟然这么快就想到同样的对策。
更妙的是,他与木高峰的境况不同。
原著木高峰与林平之决战时,乃是在空旷平坦的郊外,便于林平之施展快如鬼魅的身法闪躲腾挪。
刘正风却是在擂台之上。
比武打擂,只要不是生死对决,通常以三种方式定胜负。
无力抵抗者为负;出言认输者为负;被打下擂台者为负!
刘正风的算盘,众人心知肚明,就是要以绵绵不绝的剑法,将林平之逼下擂台!
当此情景,林平之似乎只有三种选择。
要么与刘正风对攻;要么退出擂台;要么弃剑认负。
快剑对攻,实则是硬拼功力。
刘正风运剑如风,浑身被剑光笼罩,泼水不进,绝难找到破招。
要想击退他,唯有以力破巧。
问题在于,林平之只打通了九条十二正经,只能勉强算是二流高手,哪有实力和刘正风硬碰?
一旦双剑相交,过不了几招,他的长剑就会被震飞。
退下擂台或是开口认输,又心有不甘。
比试前,刘正风说得客气,似乎没有多少取胜的信心。不料一出手,就把林平之逼到进退两难的窘境。
周易看着林平之,微微摇头,心中有些失望。
若论悟性,这小子并不比大师兄差多少。但他没有那种不拘成法、随机应变的洒脱。
因此,周易才没传他独孤九剑。
即便教了,林平之也学不会。
就算死记硬背,学会了剑招,没有挥洒自如的灵性,也发挥不出独孤九剑的威力。
“唉,蠢材,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