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边听边思考。
海叔接着边比划边给我继续讲解:“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何为把?”我问。
“把是拳中之王,是高级的散手动作,是克敌制胜的绝招妙术,是拳术中的精华,也是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这些把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可以变化几种、几十种,在训练中按照一定的方法依次练习,反复锤炼,要体会到其中奥妙,应有一杆子扎到底的精神。在应用时,可因敌而变;再加上功力,三招两式就可解决战斗。若不得要领,相应的技能是练不出来的。闻名的招法如:太极拳中的断劲法、弹击法,定人发人的拦截手;形意拳中的崩拳,迎面掌;大成拳中的三角步、旱地行舟;八极拳中的猛虎硬爬山;三皇炮捶中的夫子三拱手;以及虎扑、插拳、塌掌、炮拳、黑狗钻裆、丹凤朝阳等等……”
听了海叔的讲解,我大开眼界。
“进手容易固守难。”海叔又说。
“此话又何解?”我问海叔。
海叔边比划边说:“进手,又称进招、发手,是技击中向对手发起进攻的一种手段。固守是进手的相反的概念,是交手中的防卫能力,即指控制、闪化或躲避对方的进攻。在交手中若不能很好的防御,就无法发动进攻。在处于劣势时,进攻反击并不太困难,但在防守对方的进击时,是较吃力的,相对来说防御较进攻难大度要大些。防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闪躲法;顺力破直力法,即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横力破直力法,即以巧胜拙之法,易于掌握;逆力防守发,当来不及闪化,逆其来力阻挡、格架,以硬碰硬,多攻打肘膝关节部位……”
我边和海叔比划边听着。
“太极无法,动即是法。”海叔继续说。
“请海叔继续赐教。”我说。
“‘法’是从实践中抽象和提炼出来的,它能指导实践,但不能代替实践。这句话强调随机应变。”海叔边比划边说,“技击首先要有镇静的情绪,这样头脑清晰,才能随机应变。每一个动作都要精神集中,力量贯注,并以极大的耐力、机警和准确,来实现技击的目的或锻炼的要求。如果,知进不敢进,就会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当断不断,必被其乱。歌曰:剑到身边心不乱,拳到眼前亦等闲。一慌一乱神无主,浑身招法也枉然。再有接手时须不假思索,不求中而中。戚继光说:奇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这是动作的自动化。在与敌周旋中应自然而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指上打下,晃左攻右;或有意卖个破绽,诱敌进招,随后破招还招;或虚晃一枪,佯输伪败,掉头就溜,突然杀个回马枪……”
边和海叔拆招边听海叔讲解,我领悟了不少。
夜渐渐深了,我和海叔在海滩上练得很尽兴,我抓住难得的机会向海叔请教,海叔也毫无保留对我进行悉心指导。
最后,海叔说:“小楚,师傅领进门,成艺在自身,拜师学艺是容易做到的,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能否学有所成,还须看每人练功的自觉性、艰苦性。练武的要旨,在练不在学。学习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练,练会动作,练懂技法,练深功力,练强身体和意志。……”
我洗耳恭听海叔教导。
回味海叔的教诲和指点,我似乎渐悟,武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只学会老师或书本上的招法、理论,疏于练习和实践,那样始终变不成自己的东西。对武术精髓的理解,正象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练功关键点在自身的决心、苦心、耐心、恒心,只要勤学苦练,定能领悟拳旨、武、意。
练武是如此,做事业似乎也是如此,成功来自于坚持毅力和恒心,来自于悟性灵性和耐性。
而海叔今晚给我讲解的招数,似乎含有兵法的原理,似乎在职场商战中也能运用到。
看来,世间万物的机理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
在此时的我看来,这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应该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当以不变应万变,事则随机应变。
阿弥陀佛,哈利路亚,感谢神!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海叔回到家里,大家都睡了。
我直接进了房间,躺在床上,却又毫无倦意。
于是摸出手机登录微博。
刚打开私信就看到瘦小丫发来了信息:“傻熊,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