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我的邻居是bf > 第445章 士绅一体纳粮(第1页)

第445章 士绅一体纳粮(第1页)

通常情况下,堡垒都是从内部先崩溃的,对此叶华是深信不疑,而李肆呢,就是冯道调教出来,留给叶华的一个宝贝。

此人第一次出手,就来了一个惊天动地!

李肆以布衣之身,站在叶华和柴荣面前,侃侃而谈,血脉里的高傲,让他并不畏惧柴荣这个天子,你现在不过占据中原而已,我的祖上可是尊贵的天可汗!

李肆以大唐为荣,可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唐的弊端在哪里。

他要给柴荣和叶华讲解科举的关键,大唐就是绕不开的时间……最初发明科举的是隋朝,以科举选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破九品中正制,就是打破世家对官僚体系的掌控。

隋朝灭亡之后,大唐继续坚持这个策略。

尤其是唐朝前期,李二不遗余力,打击世家,压制世家的地位,发挥科举作用,大力提拔寒门。

李二甚至发出了天下英才,入我瓮中的感叹!

坦白讲,李二的努力是成功的,接下来,他的儿子,儿媳,两代皇帝,继续打压士族,如果能持之以恒,所谓的五姓七宗,或许就会提前消失。

不过问题出在了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的权威当然无存,不得不重新组建中枢,改弦更张。皇家不够强,就要拉拢帮手,借助其他的力量。

所以世家大族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世家也做了调整。

原来的世家子弟是瞧不起科举的,不屑于跟寒门一起竞争抢夺。

但在安史之乱以后,世家大族放下身段,进入科举,并且顺利掌握了科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

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再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简直是匪夷所思!

作为世家子弟,他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沾沾自喜之余,就到处吹嘘,说他们家风纯正,知识渊博。千年积累,文采风流,远不是寒门能相提并论的。

这种说辞,也仅仅是骗骗外人而已。

世家大族能有如此傲人成绩,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适应掌握了科举的规律!

在所有科举当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而进士科则是靠策论选材,一篇文章定命运。

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明白,文章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

有人偏好辛辣,有人偏好含蓄,有人觉得要汪洋恣肆,有人觉得要溪水潺潺……同样的一篇文章,在不同考官那里,也会得到不同的评分。

叶华记得,上辈子的时候,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老师反复提醒,就是告诉学生,要写容易得分的作文。

放到科举场,也是如此,甚至更加重要!

首先,字迹要漂亮。

其次呢,文采要飞扬。

再次,说理也中规中矩,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还有,要把握考官的喜好,写考官中意的文章……

世家大族为官者众多,甚至主考就是世家的人。他们手中财力雄厚,又能掌握舆论,引导文风……拥有这么多优势,只要不是猪,就有机会考上。

更何况,上面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段,其他的作弊啊,替考啊,……这些还都没拿出来呢!

所谓世家子弟考进士,就跟有钱人家进名校一样,普通人穷尽几辈子未必能做成的事情,人家只是挥手之间而已!

当然了,凡事有利有弊。

一味迎合考官,一味投机取巧,到了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空洞乏味,言之无物。虽然能过科举的那一关,却没法打动要锐意进取的皇帝陛下。

相反,柴荣震怒了,朝廷四年一次,花费巨资,开科取士,结果就选出了一帮废物!这不是白白浪费资源吗?

让他们为官,只会结党营私,贪图私利,残害百姓,这样的官,要他们有什么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