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瑄驱车开往京郊的温泉疗养院,看望聂辅周。
街道渐次荒凉,田园和荒地开始闪入眼帘。黑色的屋脊和塑料棚沐浴着初秋的阳光,闪闪耀眼。驶入阴森森的杉树树中后,窗口进来的风骤然变冷,湿气砭人肌肤。
她关上车窗,边开车边点起一支烟。
这次探望,其实是想弄清楚一件事情。她是在前几天秦入骨来问她相思爱听什么歌时,才听闻聂辅周和相思离婚的事情。
“怎么可能?”
她当时就觉得,这辈子,聂辅周是再也不会放相思走了。
所以她诧异,她惊讶,她不相信聂辅周会同意和相思离婚,打死她也不相信。
车沿着杉树林行驶了很久很久,在她恍惚觉得整个世界都将永远埋葬在杉树林的时候,树林终于消失,车行到四面环山的盆地里。
“不可能的。”
她紧蹙着眉,念叨着,打开车窗,把烟头扔了出去。
她考虑过很多原因,猜测着聂辅周是不是另有预谋,但却仍然想不到究竟何故。
实在按捺不住想一探究竟,于是她风风火火驱车来了。
极目四望,盆地里禾苗青青,平展展地四下延伸开去。一条清澈的小溪就在路旁潺潺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响。
她驱车有些累,便减速,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在溪畔抽支烟。
远处,一缕白烟袅袅腾起。随处可见的晾衣杆上挂着衣物,几只狗“汪汪汪”地叫着,家家户户的门前,烧柴一直堆到屋檐,猫咪则是上面晒太阳睡午觉。
久违的农村风光,让聂佳瑄蓦然想起聂辅周曾跟她说过,他青春期时代,曾经随知青身份的父亲下过乡,在农村里呆过好长一段时间。
就是在那淳朴的乡下,他邂逅了他此生的初恋,一个如春椿树般清新娇美的女孩。
镜头切换,温泉疗养院。
聂辅周感觉,山中的日子一如往常,缓慢地、没有接缝地过去了。一天和另一天之间的区别几乎只是表现在天气上,假如天气相差无几,他觉得自己对日期的感觉也势必很快就会消失,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将无从分辨。
经受剧变后,他感觉时间就如同失锚的船舶般,只能彷徨在无边无垠的大海。
清晨,他在疗养院用过早餐,嗅一口修剪整齐的庭院草木的清香,尔后跨步进入部队特设的国防图书馆。他并未穿军装,雪白的扣领衬衫,芥末色条纹领带,长袖挽在臂肘上。依然俊郎非凡。图书管理员给他送来一杯咖啡。
道谢后,他慢抿着咖啡,却无心阅读,脑海中浮现昨晚的梦境。
他最近频繁地做着同一个梦。
梦中出现的女孩,是他深深爱过绝不能忘记的初恋。
那时他跟着知青父亲下乡,记忆中童年的村落、茅舍,门前的石榴树,连着鸡鸣、狗吠、炊烟味和牛吃草的声音,连着青草、浆果、五月麦熟的香气和夏日虫鸣,连着夜晚草滩上弥漫着的雾一般的月光,月光点点班班在草木的叶片上闪烁,在朦胧的水面上梦一般地跳跃明灭,连着儿时的幻梦与梦境中的雪山。
她也随着知青母亲来到那里,她十六岁,他十五岁,少年在爱情恍若早春的瘦弱稚嫩的花朵。他还记得那天夜晚,风从广阔的原野吹来,翻腾着威夏的炎热和激情。
他说,“咱们相好吧。”
她答,“随你。”
那晚,她香椿树般的腰肢紧贴着他,那激动、兴奋并且搀杂着些微恐惧的絮乱呼吸,彼此都能嗅到对方身上的泥土味、青草味、葱味和大蒜味,他们的心跳保持在同一个频率。
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他接到卡赴前线的命令的当天晚上。
他说,“把孩子打掉吧。”
她答,“随你。”
那晚也有月光,冬日清冷凄清的月光,他亲吻爱抚她的身体,抚摸着她鼓鼓的下腹,心里想的却是那万里关山,厮杀、墓地,古老而悲壮的边塞诗。那年,她二十岁,他十九岁。
天亮后,他送她到了那座县城的火车站。大地上披着薄薄的一层白雪。她没有哭,登上列车时只是默默地深情地望了他一眼。
站台灯在细雪霏霏之中发散着黯淡的黄亮。她的列车渐行渐远,他隔着一扇结着冰花的车窗,等待军列隆隆开动。
两年后他从前线回到营房。连对的信箱里躺着一封比他早到一个多月的电报。
她已举家移民新西兰。
直到前段时间,他才得到她已经身患乳腺癌逝世的消息,她的家人朋友在帮她收拾遗物时,发现一封未寄出的给他的信。
终于,事隔这么多年,他才知道,那年她没有把孩子打掉,也没有带去新西兰,而是寻找到一户领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