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医汉有女主么 > 38 第 38 章 粽子害人(第1页)

38 第 38 章 粽子害人(第1页)

得亏司马迁离得远,听不见霍善和太子刘据说的悄悄话,不然他得更难受。

这会儿司马迁还在琢磨霍善讲的粽子传说呢。

粽子这种吃法,其实起源多种多样,据传春秋时期许多地方会用芦苇叶裹着黍米蒸熟供奉祖先。不过晋代那位自称梦见三闾大夫的人将粽子和屈原绑定以后,屈原逐渐成为了端午和粽子的代言人。

流传到李时珍那会儿,粽子种类已经十分丰富了,传说也被一代接一代地完善,完全达到了可以自圆其说的程度。

反正霍善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一讲,连博闻强记的司马迁都没能挑出问题来。

司马迁只能问“为何是秋天包粽子”

霍善答得飞快“据说一般是五月五包的,可我觉得屈子他一年只有五月五那天能收到粽子多不好,如果每天都有人包粽子,他岂不是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而且这箬竹叶子,秋天才长得特别好,如果是菰叶或者芦苇叶的话那当然是五月正好”

箬竹这东西,其实更多是长在南方,毕竟这么大的竹叶子,一看便不适合在北方生长。不过上林苑这座皇家园林最不缺的就是关中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甭管是南越的还是西域的,统统都给安排几棵进来。

很不巧地,上林苑引种的这批箬竹的叶子都给霍善给瞧见了。

霍善带着他几个表叔一路薅过去,几乎把长得足够大的箬竹叶全给薅光了。

这才有了今天的大型包粽子活动。

司马迁把想问的问题都问完了,很有些心满意足。

众人早就听说过霍善这位三岁大的朝阳侯,只不过他们本以为这孩子也就跟卫青那三个儿子一样毫无存在感、单纯拿点食邑罢了。

就连替霍善拟写封侯诏书的枚皋,也是头一次见到这孩子。

好伶俐一娃儿

别的不说,光凭他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口才与胆量就远胜于许多小孩了。

要知道很多人哪怕是夫子喊他答话都答得磕磕绊绊的。

若说这些话是有人教的,大可自己去找个三岁小孩教教看。

难道卫霍两家要出个辩才无双的后辈

霍善可不晓得自己完成了在朝臣中的一次小范围露脸,他因为年纪小,很难把粽子包得很好看,所以自告奋勇当现场指导,到处溜达去指导众人该怎么包。

在霍善坚持不懈的反复演示之下,大部分人都明白了粽子的包法,连刘彻他们都包得有模有样。

霍善拿着他那两片展示用的竹叶到处给人溜达到一个中年文士旁边,赫然发现这人动手能力极强,粽子包得又快又好。他颇为惊奇地拿起来看了看,觉得这是全场卖相最佳的粽子

没办法,在座之人在家基本都是吃现成的,谁会亲自动手

霍善和人家说了一声,便拿了个对方包的粽子,屁颠屁颠跑回去给刘彻父子俩看。

说这个包得最好

刘彻问他从哪拿回来的。

霍善不认得人,只能指给刘彻看。

刘彻顺着他的指头一瞧,笑道“原来是枚皋。”

太子刘据见霍善一脸茫然,便给他介绍说这人是大文学家枚乘的儿子,与霍善还算有点缘分,因为霍善的封侯诏书就是他给写的。

听说枚皋是枚乘儿子,张仲景几人也给霍善介绍起来,说枚乘此人写了篇七发,内容十分发人深省,体裁也相当别具一格。后面有许多汉代人学着他写赋,便有了著名的“七体”

霍善听后还是一脸茫然。

倒是刘彻笑着调侃“看到枚卿,朕倒是想起了他父亲枚乘。记得朕还是太子时便极爱读枚乘的七发,据儿你们得空也可以去读读,里头说的富贵人家许多孩子的毛病,你们若不注意些恐怕都逃不脱。”

刘彻确实很喜欢枚乘,他登基后马上派人去接枚乘入京,枚乘以年老体衰推辞,他还特意命人把马车改装了一番,用蒲草把车轮给裹起来增强马车的抗震性。

这便是有名的“安车蒲轮”。

皇帝都这么礼遇了,枚乘自然没法再推辞,于是就死路上了。

刘彻得知后非常伤心,后来枚乘的儿子枚皋来到长安,很快便获得刘彻的赏识留在身边,与司马相如一起成为刘彻的御用文手。

太子刘据乖乖记下了刘彻随口说的嘱咐,霍善却是直接追问“什么毛病”

刘彻就给他分享了段七发的内容,大意是现在的权贵子弟都住在高门大宅里、养在深闺之中,在家有保姆跟着,在外有傅父陪伴,吃的都是精细的粮食和肥美的肉脂,穿的也都是轻薄又暖和的衣裳,这样养出来的孩子能健壮到哪里去便是金石之坚,也会被销熔瓦解

身体要勤加锻炼才能强壮,意志也要多加磨炼才能强大,这便是枚乘倡导的养生之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