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八路军的解释
尤其是一些范围较小的根据地,通常都是由建制较小的部队来驻守,战斗一打响,根本来不及抽调大部队,只能根据就近的原则安排部队进行阻击。
因此双方兵力不对等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甚至还有八路军一个连阻击小鬼子一个大队的情况,可想而知战斗的惨烈程度。
但即使这样,八路军各部队也没有让一个小鬼子穿过阻击线,整场战役的最终胜利,都是靠这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八路军原本的十八万人,有五万人伤亡,营级部队成建制拼光的有七个,连级部队成建制拼光的有三十五个,排级部队成建制拼光的有七十七个,伤亡过半甚至在战役结束后,原有兵力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部队更是数不胜数。
战役爆发之初,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就有上百支小鬼子部队出动,这也就意味着八路军必须要派出同等数量的部队予以阻击。
这么一来,原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八路军更加捉襟见肘,要不是随后有大量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弥补了人数上的差距,这场战役打的恐怕要更加艰难。
出现了这么严重的损失,就算把李云龙军法处置也一点不为过,毕竟这一切都是他的一时冲动引起的。
没有他带着独立团去打博阳,这场战役就不会爆发。
这场战役如果没有打响,就不会有那么多战士牺牲。
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云龙是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但上级首长依旧没有严厉处分他,只是象征性地降了两级。
首长们看重他只占很小的原因,再大的人才,也需要为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促使首长们网开一面的关键原因有三点。
他干了首长们一直想做,却不能做的事。
这次战役所达到的效果,已经超出了预期,也就是说,即使付出再大的牺牲,这场仗打得也是值得的。
更何况这次伤亡的人数,只有不到小鬼子的二分之一,这对于在以往的战斗中,伤亡比一直远高于小鬼子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空前的大胜利,它改变了八路军需要用几个战士换一名小鬼子的历史,不再让八路军还挂着弱小的标签。
那些珍贵的药品和金银财宝,在很大程度了改变了八路军现有的医疗条件和物资条件。
这场战役牺牲了很多人,但同样也救活了很多人。
所以在首长们看来,李云龙的私自行动,其实是功大于过的。
八路军不会放任坏人作恶,同样也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无视有功之人。
从长远角度分析,这场战役在最有利的时间,为抗战的大局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八路军在对外解释这场战役的时候,并没有把责任完全推到李云龙身上,甚至只字未提这场战役是由独立团的引起的。
独立团攻打博阳,继而引起了华北地区的全面战役。
这件事无法隐瞒,也隐瞒不了,知道这场战役起因的人实在太多了,八路军,小鬼子,包括晋绥军都先后得知了这一情况。
但为什么会突然攻打博阳,八路军在这上面却是做足了文章。
为了帮返程途中遭遇小鬼子伏击的八路军副总指挥报仇?
这个理由有点太情绪化了。
虽说杀人偿命报仇雪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这种时候并不能用在八路军身上。
仅仅为了给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意外的副总指挥报仇,这会让外界怀疑八路军的作风,为了给一个人报仇,发动一场战役,付出近五万人伤亡的代价,这会影响到八路军一心为民的形象。
为了给那些在伏击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报仇?
这个理由也有点太牵强了。
且不说整场战斗,八路军骑兵连加警卫连,牺牲的战士总人数只有不到三百,而小鬼子井边联队却被歼灭了近三千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报仇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