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洋荤,孙德胜作为掌勺大师傅,给战士们打饭时没能控制好分量,等给战士们打完饭后,锅里剩下的米饭已经不多了。
按照煮出来的米饭,每个战士应该打半斤饭,可孙德胜的手也不是称,不可能做到那么精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三个连干部再加上乔林,四个人每人只打了不到二两米饭。
“不够就少吃点,没什么,别给战士们打少了就行。”
乔林满不在乎地说道,一顿饭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
“真香!”
有战士吃了口米饭后,忍不住感叹道。
不是开玩笑,在这个年代,尤其是晋西北地区,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米饭是什么滋味的。
一来这里不是水稻产地,二来物资匮乏,大部分人的主要食物都是玉米面和麸糠,白面都是很珍贵的食物,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一顿。
八路军战士基本上都是苦出身,记事起都是吃糠咽菜,有些战士别说吃过了,连大米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今天,这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战士们觉得山珍海味也就是这样了。
看着战士们满脸幸福的表情,乔林却是莫名的心酸。
一勺大米饭,一勺烩菜,这顿再简单不过的饭菜,却成了战士们眼中的额珍馐美味。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功臣啊,他们担负着最危险的职责,却从未有过任何要求,一顿饭就能让他们满足。
“乔教官,你怎么不吃?”
孙德胜见乔林捧着碗怔怔发呆,碰了碰他问道。
“我在想到什么时候,战士们就能每顿都吃上这样的饭菜了。”
乔林吸了吸鼻子,心有所感地说道。
他生活的现代社会,这样的饭菜真的算不上什么,再普通不过了,军队的伙食也更加丰富,更加营养,更加科学了。
只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恐怕不会为了这样的一顿饭菜而感到幸福吧。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乘凉的人也会感激栽树的人,但不可能切身体会到栽树人的辛苦。
艰苦,以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词语,可当乔林真正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时,他才体会到,艰苦所形容的的不仅仅是环境和条件,更是无数像八路军战士这样的人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要是每顿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那这辈子就值了。”
孙德胜舔了舔嘴唇,忽然冒出了一句话。
“哈哈哈,老孙,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是个吃货呢?”
胡宗万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孙德胜的理想有些过于简单了。
第五百五十章不一般的大米
“哪有?我的意思是说,赶走了小鬼子,还能吃上这样的饭,那就是好日子了。”
孙德胜涨红了脸,连忙解释。
抗战时期的北方,大米的确是稀罕物,很多八路军战士没吃过米饭是事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吃过。
毕竟八路军天南海北哪的人都有,对于那些在鱼米之乡长大的战士来说,窝头比米饭更稀奇。
“咦?这米好像不是咱们国家产的吧?以前从来没吃过。”
出身江南的战士柯雪福吃了口米饭后,当时就尝出了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