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大疫,司马炎中招了。
这次瘟疫横行死人无数,正值壮年的司马炎差点一命呜呼,在小半年的时间里无法理事,贾充和齐王司马攸等几个人在关键时刻构成了西晋的权力核心。
齐王司马攸。
这哥们是司马昭的次子,后来因为司马师没儿子,就过继给了司马师。其个人能力出众,品行俱佳,极受司马懿器重。司马昭一度曾想传位给司马攸,后来因为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最终司马炎在「长幼有序」的口号下上了位。
而贾充也是齐王司马攸的老丈人。
眼下司马炎要挂,让谁继位?
对贾充来说,谁上位都一样啊!都是自己女婿嘛!让傻子干也是干,让齐王来干也是干,大家普遍认为那就不如让齐王来继位!
司马炎惊了,然后垂死病中惊坐起——扶朕起来!朕还能接着干!那什么,把贾充的兵权给我夺了!给朕打压齐王司马攸!至于朕这个缺心眼的太子……
嗯,反正是朕的种!朕看着挺好哒!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更何况司马衷在「愚鲁」的群体中还算是比较好的那一种,偶尔也会表现出接近于正常人的一面。因此司马炎最后没奈何地认了命——朕给你留下这片江山,再留下顾命大臣,你做个守成之君总没什么问题吧?
司马炎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司马衷或许能在大臣们的辅佐下做个守成之君,然而他的那个剽悍的太子妃贾南风,可能安分守己地做一个皇后么?
当然不能。
不过司马炎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太子妃将在日后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他眼下的首要目标,是要重新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因此在咸宁二年,他先是把自己的老丈人杨骏提拔为车骑将军、临晋侯;然后又在咸宁三年改封诸王,把自己几个成年的儿子都封了王。然后大封异姓功臣——顺便把军权进行了小小的调整,接下来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祸害自己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表示为啥啊?干啥啊?有病吧?没完了?
一生气,憋屈死了。
于是眼下的晋朝里主要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以杨骏为首的后党;另一股则是司马宗室的诸位王爷们。至于剩下的那些功臣们,他们的位置虽高,手中的权力却在一直都在缩水。而杨骏虽然出身弘农杨氏(就是杨修的那个士族,只不过大家属于不同的分支),却粗鄙不文,相当的不受其他士族的待见,因此大家都杨骏的上位是充满怨念的。而杨家虽然本来也想跟别的士族一起玩耍玩耍,搞搞联姻什么的。结果却尴尬的发现,自己这姑娘死活嫁不出去!谁都不要!自己一提联姻这事,别人不是拒绝就是装疯,可以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司马炎觉得这事挺好,大家不待见你,你以后就老老实实地辅佐你外孙子我那个傻儿子吧!
成!杨骏一咬牙,索性彻底死了这条心,专心致志地把杨家绑到了司马炎的战车上。在司马炎执政的后期,杨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稳稳地站在了司马炎的一侧。
于是在惊涛骇浪中,司马衷磕磕绊绊的迎来了自己的胜利。让司马炎稍稍得到一点安慰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儿子虽然是个白痴,可孙子却聪明的很,只要皇位能顺利地传到自己孙子的手中,那么我大晋还是很有希望的嘛!
因此在太康十年,司马炎再次调整了诸侯王,将自己几个儿子的封国进行了调整,并让他们都督一方军事;皇孙司马遹则成为了这次事件中最大的收益者,他以皇孙的身份被封为广陵王——要知道,广陵这地方可是谣传说有天子气的。而同时宗室王爷里的老好人司马亮则被封为大司马、大都督。
司马亮乃是司马懿的四儿子、司马昭的弟弟。这位老王爷德高望重,不过才能平庸,没什么野心,把他捧起来,正好给司马衷保驾护航,顺便钳制杨骏。安排妥当之后司马炎觉得这下就稳了,内有杨骏与司马亮互相制约,外有诸王拱卫皇室,自己的好孙子又被提前加封为王,这等司马遹一成年,妥妥的就是个顺顺利利的权力转移啊!这还能有什么幺蛾子发生么?
事实证明,不仅有,而且幺蛾子还一桩接着一桩。
太康十年,司马炎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杨骏则终于露出了自己的毒牙。他跟皇后(大家应该还没忘吧?杨骏是外戚,皇后是杨家人)一起矫诏将自己任命为唯一的顾命大臣。
病榻上的司马炎这一次没能再「惊坐起」了,他不甘心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而他所选择的宗室代表司马亮则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司马炎当初选择司马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相信司马亮缺乏野心,即使在自己死后也不会有所异动。而此时司马亮则表示自己确实没有野心!我就是一个佛系的人!因此在明知道杨骏可能在宫中搞事的情况下,司马亮竟然什么也没有做!
杨骏本来是十分紧张的,他知道自己在朝中的人望一直都不太行,现在又矫诏把持了朝政,说不定大家已经在等着司马亮振臂一呼领兵天诛国贼了。因此杨骏做好了战斗准备,甚至动用了禁军将自己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