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识文认字,便可看懂我大秦命令,而非是听当地豪强的随意曲解。”
“至于识文认字便可观百家典籍更是荒谬!”
“若其有资财可得百家典籍,无须军法吏教授亦可识文认字。”
“经军法吏教而识文者,又有多少余财去购诸多典籍?”
“故而本公以为,长安君之谏绝非动乱之源,实乃大治之根!”
魏缭入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军队进行改革。
让仅凭一腔血勇而胜的大秦将士们学会军略、阵法等先进的军事理念。
相较于教导一群不认字的将士,教导认字的将士们以军略阵法显然更为轻松。
嬴成蟜所谏的军校制度与魏缭的军队改革可谓相辅相成,甚至可以共生发展!
所以魏缭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嬴成蟜身旁。
嬴成蟜紧跟着开口:“商君谏愚民。”
“然,愚民为何?”
“统一思想以驭民!”
“单纯压制黔首,令得黔首不认字、无法读书便是愚民吗?”
“大谬也!”
嬴成蟜沉声道:“本君以为,思想亦是战场,置之不理不可胜。”
“只因这片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唯有将我大秦的思想硬塞进所有黔首的脑子里,让黔首不得不一直围绕我大秦的思想去思考,而无暇思考其他思想,甚至无暇自我思考,方才是对黔首思想的全面占领。”
“方才是真正的驭民之术!”
嬴成蟜说的就是汉朝!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汉朝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思想垄断,所有黔首能够接触到的书本皆经历过朝廷的筛选。
而若是想要封侯拜将、升官发财,更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学习儒家指定教材。
开民智的‘智’不一定仅指读书认字,愚民的‘愚’也不一定需要让黔首不识字!
李斯断然道:“莫说长安君此言对错与否,此举本就不可能做到!”
“莫说我大秦,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去数年如一日的教授黔首,将朝堂的思想尽数塞给所有黔首!”
“长安君太过异想天开!”
嬴成蟜笑了笑:“然,李廷尉无法否认本君所言。”
“待到他日我大秦国力昌盛,我大秦为何不能行此举?”
“便是现在,李廷尉依旧以为愚民便是令黔首不能读文乎?”
李斯很想诡辩以驳。
可相较于立足于外客立场为外客争取利益,李斯更在意的是嬴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