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寻宝之旅之干尸
爷爷一听说有金元宝,立马兴奋起来,迫不及待的就想进洞,但被一鞭子拦住了,接着一鞭子把包袱里的火把蜡烛归拢了一下,火把一共有六只,足有斤重的纯牛油蜡烛两支,这么多的照明工具,应该足够走到洞底了。
正在一鞭子收拾包袱的时候,爷爷不经意间看到了洞口上好像还刻着一个画像,爷爷好奇,就凑上去看,可这黑夜里,洞口又没有月光,你越是想看,越看不见,不想看的时候却又在余光下能影影绰绰的看见一点。
直到一鞭子点起了火把,爷爷借着火光一看,果然在洞口刻着一个带着高帽子,穿着大襟儿衣服,手里还拿着一把拂尘的画像,爷爷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开口问一鞭子:“干爹,干爹,你看那儿还刻着个小人呢。”
一鞭子不轻不重的在爷爷头顶上拍了一下,道:“小孩儿家家的瞎说什么,那可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说完带着爷爷朝洞里走去,进了这黝黑的山洞,耳边只听见爷俩擦擦的走路声,爷爷忍不住开口问道:“干爹,这洞口怎么会有吕洞宾的像呢?”
一鞭子:“传说啊,这凤凰山还有个别名,叫宝泉山,因为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得道之前看此地人杰地灵,便在此地修炼过,而这洞里有泉眼,可能是沾染到了仙气,传言说是能包治百病,人们为了纪念吕洞宾给人间留下的福源,就在洞口刻上了吕洞宾的画像。”
爷俩又走了一阵儿,由于火把里加了松脂,烧起来噼噼啪啪的作响,还伴有松脂燃烧特有的香气。
只是这洞越走越深,这会儿已经看不见前后了,只能看见火把火光能照耀到的一段。
爷爷有些恐惧,便又开口问道:“干爹,你给我说说这地底下埋着啥宝贝呗。”
一鞭子边观察着四周的情况,边开口道:“莱阳这个地界,自古流传下来一句话,得了北大殿,莱阳置一半,这地底下就是北大殿里面的宝贝。”
爷爷:“西大殿是个啥呀?干爹。”
一鞭子就给爷爷讲了起来。
很久以前啊,莱阳是有官道的,每个站点都会有驿站,莱阳也有,在离官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伙强人个个都身手了得,抢了来往过客的许多宝贝,官府屡次缉拿,都被他们逃掉。
而他们抢来的宝贝一时用不完,就埋到了地底下,随着抢的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宝贝库,这宝贝库,就是北大殿。
后来啊,朝廷见这伙强盗飞檐走壁,身手极是了得,知道凭官兵的力量拿不住他们,就千里迢迢请来了当时的办案名捕,名捕来到莱阳了解了一下情况后,设了个计。
让人放出风去,一伙人压一车金银珠宝上路,而且车上还有一把欧冶子炼制的剑,其实车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剑,箱子里装着的都是挂了金漆的石头。
接着安排人从官道一路压了过去,到了地方果然碰上了这伙强人,压车的撒腿跑了,就在那伙强人刚到打开箱子的时候,名捕带着人杀了过去,一伙强人撇下货物跑了。
名捕带人追去,果然这伙强人分成了两拨,一波引着官军跑远,一伙突袭了守着黄金的官军,抢走了那车挂着金漆的石头。
待车被劫走后,名捕就带着人不追了,接下来的几天名捕命人满莱阳翻找这伙强人,并放出风去一定要抓住劫走黄金的强人。
没几天的功夫,有人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堆尸体,像是相互争斗致死的。
名捕听到手下来报,哈哈一乐,道:“行了,这就是那伙强人。”
有不解的问名捕怎么还没看见就那么确定是那伙强人,名捕又是哈哈一乐,给那人解释了一下。。
原来,一开始名捕命人放出风去有黄金,料定那伙强人必定来劫,再假意带人杀过去,追走一部分强人,剩下的强人劫车,后来的几天我命人大造声势,为的就是让这伙强人相信车上是一车黄金珠宝。
而且带人追过去之前那伙强人就眼睁睁的看见了箱子里的黄金,此时劫车的那伙强人回去用石头交差,自然会引起怀疑,私吞了那批黄金珠宝,霸占了欧冶子炼制的剑。。
两伙强人自然就会为了钱财跟天下名剑而互相残杀。
那伙强人自那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但传言强人抢劫而来的宝贝都埋在地底下,不计其数,只是没有人知道是埋在那里,而后这批地底下的宝贝引来了看宝的灵,便不知道遁到哪儿去了。
爷爷脑子里立马自动放映着堆成小山一样的金银珠宝,越想越兴奋,恨不得马上就找到这些宝贝。
一路再无话,爷爷脑子里只顾着想着宝贝,爷俩走了好一会儿,依然是前后都看不到头。
而一鞭子手里的第二支火把已经快要燃烧殆尽了,一支火把差不多能烧四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爷爷跟一鞭子已经走了近一个半小时了。
一鞭子接着拿出了包袱里的牛油蜡烛,点着继续走,又走了很久,爷爷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脑子里的金山一直在眼前晃悠,走的看起劲儿了。
一鞭子却越走越慢,爷爷不明所以,只好跟着满下了脚步,问道:“干爹,咋走这么慢了?前面不是有宝贝吗?”
一鞭子回道:“傻小子,光想着宝贝啊,我看这烛火渐渐烧的不那么旺盛了,还是小心点儿好。”
好在继续走了一会儿,烛光依然坚挺,再没什么变化,一直走到手里的蜡烛都烧下去一半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分叉路口。
一鞭子一看到分叉口,立马从包里掏出罗盘,可随即露出疑惑的表情,仔细看了看罗盘,依然眉头不展,少时,收起了罗盘,蹲下身来问爷爷:“娃儿,你说咱走那条路好?”
爷爷没想到一鞭子会问他,一时有些发懵,接着凭感觉指着左面的路口道:“这边儿吧。”
一鞭子:“好,那就听娃儿的,走左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