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1981文豪从返城开始QQ > 第333章 争鸣风波笔战带动(第2页)

第333章 争鸣风波笔战带动(第2页)

迟春早:“我会关注,并且会在文艺评论杂志回应。”

全老师:“我也会在文艺报批驳你,迟春早,你等着。”

与会人员都面面相觑,心中皆道:“等等,在报刊杂志上打笔仗,这不是民国文人干的事儿吗?刚才提到决斗,我还以为他们真要提刀互砍,结果就这……”

秩序大乱,会议自然开不下去了。但中协领导却很满意,对嘛,就是要这样设置议题,不然大家跟先前姓全的那样四不着六,我还怎么主持文艺战线的工作。大家一团和气,和光同尘,还要我这个做领导的干什么?

他低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吩咐道:“下去联系各大文艺评论期刊杂志,迟春早他们几个人的评论文章一路绿灯,都发了,我们要解放思想,允许争鸣。”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对孙朝阳本身就极其不满,上次研讨会后,孙朝阳被评价家们批驳,他顺势取消了其来年的扶持。这次打算借此风波把孙三石架在火上烤,造成影响。

反正看情形,也就迟春早一个人在替他说话,其他评论家对孙朝阳都是不感冒的。

真打起笔战,姓迟的双拳难抵四手,必然会和孙朝阳一样被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八十年代没有BBS,没有网络论坛,没有公众号,文艺界文化圈要想见真章,只能在报刊上喷口水。虽然出不了圈,但显得很专业,也特别诛心。这一点在文化界可是有传承的,当年鲁迅先生和民国文人在报刊上见天骂仗,骂胡适,骂梁实秋,骂资本家的乏走狗,不知道树了多少敌人。其他的文人也都不客气,彼此之间因为主义之分观念不同,互相对K,大伙儿都别想置身事外,谁都跑不脱,就连沈从文先生这种老好人,也被人在报纸上写了绝交信。

而写信绝交骂娘的人偏偏又是他的好友,如今双方都已经是老人,都同在北京,却再不往来。沈从文先生每每提到此事,都为失去青年时代的挚友而痛苦不堪。

会议结束之后,全老师立即写了文章,投稿文艺报,文章题目《什么是高级审美,什么是文学的文,什么是伪装的文雅》。其中,将孙朝阳《文化苦旅》的几篇散文拎出来,逐一批驳。道,这种散文貌似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又用所谓的典雅字句包装,内里却空无一物,说到底不过是对于文化遗迹和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云云。

迟春早在一本刊载短篇小说为主的综合性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详细地解构了《文化苦旅》,回应全老师,说,有人的人口口声声要让人写文雅的东西,他自己呢,我劝他文章的标题能不能短一点,须知道,文章的标题长一分,读者就少一分。至于对于文化遗迹和历史事件简单描述,至少读者看得懂。不像全老师的文章,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会议上那个面红耳赤的作家也是搞文艺评论的,他说,文化苦旅的主观性过强,过于强调个人观点,对于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就过度褒扬,不喜欢的就贬低,这种主观影响读者对于作品的接受程度。

迟春早写回应文章再次分析了文化苦旅中受读者欢迎的点,道,散文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这种受到读者关注啊的作品了。文学创作其实就是作家的个人体验,有自己的观点,难道不行?某作家说孙三石过于强调个人观点,难道还不让人说话了。现在改革开放,如果万喙息声,也谈不上百花齐放了。

……

更多的文艺评论家和学术权威加入其中。

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学家,真正的大佬,因为实在见不惯迟春早低劣的人品,发文,题目是《我对于文化苦旅系列散文的一点看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章中,老先生道,就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孙朝阳过度渲染情感吗,矫揉造作,在这种对于情感的过度表达会让读者感到疲劳和相当程度的不适应,一管之见,见仁见智。

大佬地位高,文章直接发表在中协的机关报上。

一看到他的文章,迟春早就来了劲,也投稿机关报打擂台,很神奇的是文章竟然发表了,可见大佬一生树敌不少。

这也可以理解,能够走到他这种学术地位的人,不知道踩下去多少同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迟春早写文回击,泛泛谈了自己的观点后,开始人身攻击。他说,举个栗子,我们追求女性,希望能够和心仪的异性携手进入婚姻殿堂的时候,表达情感的时候其实很简单,不外是“我爱你”“我喜欢你”“我们能够处对象吗?”我们在表白的时候,或激情澎湃,或欲语还羞。我送鲜花,我们单膝跪地求婚,我们说出“冬雷隆隆夏雨雪,乃敢和君绝”的情话,在外人看来,算不算过度渲染情感,算不算矫揉造作?

但是,一部优秀作品,就是情感的激烈爆发。如果这种爆发被称之为矫揉造作,世界上还能有佳作吗?

白开水就能让所有人适应,你看吗?

对了,老前辈你七十岁了吧,不能理解文学激情我能理解。

文学说穿了,属于青年的。古往今来,最好的作品都是作家在二十多到四十岁完成的。巴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写了家春秋,王勃二十出头写了《滕王阁序》。

如果青年的激情让人感到不适应,那说明你老了,ED了。

几十年后,人们依旧会读《文化苦旅》读孙三石的文章,因为那是有激情的,勃起的。而不会有人记得你,因为你所代表的是枯萎的,下垂的,沉沉暮气中的下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听人说,老先生看到迟春早的文章,气得都住进了医院。

除了这几人,迟春早还和文学评论圈的好多人打起了笔战,亦庄亦谐,喜怒笑骂,尽显风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