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不好意思,讷讷道,如果发东西,也好给家里寄回去。家里过得实在太苦,他是去重庆读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吃到白馍,当时就吃哭了。想起家里的老娘,他饿了几天早上,把积下的馒头寄回陕北老家给爹娘尝尝。可惜天气太热,路上走了半月,馒头都长毛了。
老高也是苦日子过来的人,禁不住感慨,理解,理解,那就早点发福利,小毛,去年单位春节发的是什么,还记得吗?
不等毛大姐回答,大林抢先回答:“两条毛巾、两块肥皂、一斤白糖,一双翻毛劳保鞋,还有十块钱。”
他琢磨着,家里正在箍窑,到处都需要钱,这十块寄回去能派上大用场。爹娘的毛巾用了不知道多少年,早已经看不清楚本来的颜色,如今已是光板没毛。新毛巾寄回来,二老擦脸得多舒服啊!干活累了,喝一缸子白糖水,用肥皂洗澡,再穿上新鞋去赶集,简直就是旧社会的地主老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悲夫同志:“少了,小毛,你一个亲戚不是屠户吗,给大伙儿弄点边油回来,一人发十斤。今年的奖金也增加一点,多发一个月工资吧。”
这岂止是增加一点,大林惊喜:“高主任万岁!”
欢呼完,他又疑惑:“悲夫同志,咱们的家底子就这么些,你这是不过日子了吗?”
不等悲夫回答,毛大姐反问:“大林,你是一点都不知道单位的事情吗?”
“我前一段时间不是出差参加河北作协的一个活动吗,单位出什么事了?”
“这个月咱们《中国散文》卖出去了十二万本,下个月各地的订阅数还在增加,数据还没有汇总过来,但比起这个月,只多不少。”
“啊!”大林眼睛瞪圆。
十二万本,已经是一线刊物的订阅数了。
现在国内的纯文学刊物多如牛毛,各省市自治区加一起起码好几百种。
正规出版发行的文学刊物总的来说,分为三个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
级别不同,销量也不同。
国家级刊物的代表是《当代》《十月》《收获》和《人民文学》,这些刊物的发行量极大,动辄七八十万册,其中《收获》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更是达到惊人的一百万册,高到总编巴金都忐忑不安:“不正常,宁可少印一些。”
至于省部级的刊物,那就太多了,其中比较出名,在文学界有影响力的有《花城》《钟山》《萌芽》,另外比较出名的还有《红岩》《莽原》《松花江》《花山》《朔方》,不胜枚举。最近两年,陕西青年作家开始爆发,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作品。他们的主要阵地是《延河》,陈忠实、路遥、贾平凹就是从那里走出去的。
另外,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文学刊物,比如是部队有《解放军文艺》,农垦兵团有《绿洲》,公安的《金盾》。
省部级和行业的发行量差一点,但也有三十四万册。
至于地级市文学刊物,则就多了,但销量都差,估计也只有几万册,养活自己都困难,全靠财政拨款,余华当初投稿的吕梁地区的一个杂志就属于这种。
抛开级别不谈,纯文学刊物还按照类型分好几种,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
诗歌和散文读者少,销量实在不怎么样。
《中国散文》是北京市文联下属单位,原本是省部级刊物,可一直办得不怎么样,加上又散文又是小品类,每个月也就几万本销量,丢人不说,说不定那天就被关停了。
如今销量终于突破十万,让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
十万册是纯文学刊物的硬标准,过了,就是一线刊物。
回想起这几年杂志社经历的风雨,大家都是一阵唏嘘。又道,散文杂志真难搞,还是小说得劲,朝阳四川老家的刊物《青年作家》刚一创刊,当月就破十万,现在已经三十多万册订阅。
大林忽然问:“老高,毛大姐,是不是朝阳的《文化苦旅》带起来的订阅?”
毛大姐:“那不是废话吗,从来没看到过有人把散文写成这样。咱就不说思想性和文学性,只谈可读性这方面。别人的散文,看过也就看过了,书一丢下,转头脑子里就完全没有印象。朝阳的不一样,读的时候真的让人很愉快,读着读着,你就忍不住叫一声,嗨,还有这事,今天是真的获得新知识了。读完后,你整整一天,脑子都是里面的字句,痛快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