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但是他忽然浑身燥热了,皮肤烫如火炭。
他再睡不着。
他猛地跳下床,只穿了一条裤衩子,冲出房间,疯狂奔跑。
余华在高声长啸:“喝呼呼——喝呼呼——”就好像他十二岁那年,他也在狂奔,他在强壮其体魄,野蛮其精神。
喝呼呼——
喝呼呼——
细雨如幕,眼前白茫茫。
风好大!
余华在《细雨中呐喊》
忽然,有澎湃水声。
前面是一座石拱桥,江南的流水已经汇聚成狂流。
天一阁下的潺潺与都江堰的岷江巨浪汇聚在一起。
那是道。
那是道。
余华感觉找到了自己的道,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喝呼呼——今夜的细雨和呐喊啊!
……
次日上午,余华难得地八点就出现在文化馆创作室的办公室里。
创作室有个写诗的诗人调侃:“小余,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不出去逛街?”
余华擤鼻子:“受了凉。没精神。”
诗人:“对了余华,你上次写的短篇小说《星星》挺不错的,投《北京文学》去了?估计这两天就应该有回信,应该能够发表。”
余华虽然才二十来岁,但一进去文学圈就出手不凡,连续三部小说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次杭州着名青年作家李航育来海盐县采风的时候就断定他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文化馆的作家都服余华。
“垃圾!”余华突然说。
诗人:“什么?”
余华:“不好意思,我不是骂你,我是说我写的东西都是垃圾。发不发表又有什么意义,反让人笑话。”
诗人:“余华,你究竟怎么了?”
余华很颓丧:“我昨天看了《中国散文》孙三石新发表的散文《风雨天一阁》和《都江堰》,很受打击,我写不出那样的东西,我感觉自己以前的文字都是毫无意义的,毫无价值的。”
诗人看他状态不好,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要安慰。
外面,有邮递员的声音:“余华,你的信,《北京文学》的。”
余华的小说《星星》还是被《北京文学》采用了,不过,那边说小说还有些地方不够完美需要修改。杂志社组织了一次改稿会,邀请他参加。
报销来回路费,包吃包住。另外,每天还有两块钱出差补助。
余华眼睛大亮,拍案而起:“公费游山玩水,傻子才不去呢!看来,我投稿到《北京文学》投对了。”
刚才他还被孙朝阳的散文打击得厉害,此刻却全然忘记了这事,高兴得要命。
金秋十月,正好北上,少年游,欲买桂花同载酒。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