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鸦片会占用大量良田,引起粮食减产,吸食鸦片会残害民众身体,导致体质下降,败坏社会风气,简直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凡一个正常点的组织或者国家,都不会容忍种植和吸食鸦片。
连晚清爱新觉罗家族都有这种觉悟,禁止种植贩卖和吸食鸦片,一般来说,违法的东西都有暴利,只要利润足够高,就有人甘冒杀头的风险,当大清颁布关于鸦片的禁令以后,在暴利的刺激下,走私越来越猛,大清境内的鸦片越来越多,白银流失越来越严重,林则徐到虎门禁烟,切断了当时世界最大鸦片贩子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财路,英国绅士们终于受不了了,于是爆发了鸦片战争。
18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大英帝国虽然视钱如命,但还是要点遮羞布,把鸦片归类到“洋药”里,大清作为药品进口,从此合法化。
虽然被洋人用枪炮指着,满清贵族吓得瑟瑟发抖,但是在英国人的指点下,大清政府还是从
鸦片贸易中得到了好处,对交易征收“厘金”,有点类似现在的增值税,也算是弥补了一点心灵上的创伤。
从此大英帝国的鸦片贩子们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英属东印度公司组织印度农民种植罂粟,提炼成鸦片,然后销往中国,成本低廉,售价奇高,再也没有比这玩意更暴利的生意了。
马克思对英国政府和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行为做过精辟的描述:作为帝国政府,它假装同鸦片走私贸易毫无关系,甚至还订立禁止这种贸易的条约。可是作为印度政府,它却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品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这一切,这个政府并不满足于这种实际上的共谋行为,它直到现在还直接跟那些毒害整个帝国的冒险营业的商人和船主合伙,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
鸦片贸易的高额利润很快吸引了某些中国人的注意,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人种,很快突破了英国人的技术封锁,搞清楚了罂粟种植和鸦片提炼的方法,开始了大规模的本土化生产,英国人的鸦片遭遇中国本土产品的强力挑战,开始节节败退。
1894年,鸦片进口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6%,1895年下降到17%,1900年下降到14。7%,英国人出口鸦片的数量在急剧下降,价格上也同时遭遇中国本土鸦片的狙击,对华鸦片出口越来越变得无利可图。
到了这个时候,全球主要强国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大机器生产引发生产效率提升,不再需要那么多廉价劳动力,奴隶和鸦片贸易违反人性,在主要发达国家内部遭到一波又一波的反对。
在这些背景下,英国和大清在1908年达成协议,规定以1907年出口中国5。1万箱鸦片为基数,每年递减十分之一,10年之后(1917年),数量清零。
在全程围观了英国人贩毒致富的经过后,日本人心动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决定将心动变成行动,日本也要走上贩毒致富的道路。
日本早就开始行动了。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西方殖民者很早就将鸦片带入了台湾,岛内有很多瘾君子,如果不解决鸦片供应问题,这些人毒瘾发作后六亲不认,将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威胁,就这样,鸦片成为日本台湾官员的一道选择题。
在台湾禁毒,日本帝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很可能吃力不讨好,放开毒品,台湾的瘾君子增加,民众的身体素质下降,但日本在台湾的收入将急剧增加,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嘛,难道是为了台湾人民的幸福生活?很快,日本人就做出了选择,提出了一整套解决办法。
日本在台湾向瘾君子发放吸食许可证,形成鸦片专卖制度,全程纳入日本驻台湾总督府的管辖,规定只要年满20岁,就可以向总督府申请购买鸦片,1897年台湾吸食鸦片的人数为5万人,1906年就涨到了13万人,1899年,台湾财政收入的41%来自于鸦片买卖。
当日本人在台湾尝到贩毒甜头的时候,正是英国人在中国贩毒萌生退意的时间,日本人非常敏锐的抓住了这个空档期,决心独占中国毒品市场。
1919年,台湾总督府向日本首相建议,向全中国推广台湾贩毒的成功经验,计划得到日本内阁批准,从此,对中国的毒品贸易作为一项日本的国策,由政府以国家力量开始推行。
日本贩毒也经历了“国产化“的历程,日本人起初并没有掌握罂粟种植和鸦片提炼的技巧,这个独门秘籍只有英国人才有,大英帝国垄断了全球的鸦片生产和贸易,日本人只能向英国人进口鸦片,当二道贩子,向台湾和中国大陆贩卖。
很快日本人觉得这样做亏的慌,开始集中力量突破罂粟种植和鸦片提炼技术,这玩意并不是高科技,很快日本人就掌握了全套生产流程,实现了国产化。日本政府开始鼓励本国农民种植罂粟,由于气候原因,日本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这玩意,只有大阪和歌山县种植获得成功,在日本人的持续努力下,到了1930年的时候,日本全国罂粟种植面积超过1000公顷(一公顷等于15亩),鸦片年产超过10吨。
到了鸦片丰收的时候,由于劳动力不足,日本政府干脆让学校放假,让学生参与收割,这个意外的假期被学生们称为“罂粟假期“。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本来就不足,为了扩大鸦片生产,从1905年开始,日本在朝鲜开始推广罂粟种植,到1938年的时候,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700多公顷。
喜欢14年抗战往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14年抗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