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春秋左传吴师在陈翻译 > 第48章 左传 桓公元年十八年2(第2页)

第48章 左传 桓公元年十八年2(第2页)

秋天,秦人把芮伯万送回芮国。

起初,虞公的弟弟虞叔有宝玉,虞公向他索取。他不愿拿出来,不久又后悔这件事,他说:“周人有谚语说道:‘平民百姓本来没有罪,身怀宝玉就是罪。’我何必拥有这宝玉,难道要用它买来祸患吗?”于是就献给了虞公。虞公又向他索取宝剑。虞叔曰:“这是贪得无厌。贪得无厌,有一天祸患会连累到我们。”于是就攻打虞公,因此虞公逃到共池。

冬天,齐、卫、郑三国的军队前来与我军在郎地作战。鲁国是有理的。起初,北戎侵伐齐国,诸侯派兵救齐,郑公子忽对此事有功劳。齐人馈送食物给诸侯军,让鲁国确定分送次序的先后。鲁国按照周室原来封爵的次序,把郑国置于后。郑人为此感到愤怒,请求齐国出兵。齐人率领卫军帮助郑国,所以《春秋》不称这次战争叫“侵伐”。主战国虽是郑国,却先写齐国和卫国,这是按照周室封爵有先后的原因。

桓公十一年

【原文】

十一年春,齐、卫、郑、宋盟于恶曹。

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鬥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郑昭公之败北戎也,齐人将妻之,昭公辞。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从。夏,郑庄公卒。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译文】

十一年春天,齐、卫、郑、宋四国在恶曹订立盟约。

楚国的屈瑕准备同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想联合随、绞、州、寥四国共同进攻楚军。楚莫敖担心这件事。鬥廉说:“郧人驻军在他们都城的郊外,一定没有戒备,而且每天盼望四国联军的到来。您把军队驻扎在郊郢击四国,我们带着精锐部队晚上进攻郧国。郧人渴望四**队,又仗恃城堡坚

固,没有人会有斗志。若打败了郧军,其他四国必定离散。”莫敖说:“我们为什么不向君王请求增援呢?”鬥廉回答说:“军队作战的获胜,在于上下一心,不在数量的众多。商纣王和周武王双方兵力相差甚远,这是您知道的。我们组成了部队出战,为什么还要求增援呢?”莫敖说:“那就依靠占卜来决定。”鬥廉回答说:“占卜是用来解除疑虑。没有疑虑,为什么还要占卜呢?”于是就在蒲骚击败了郧军,最终跟贰国、轸国结了盟回国。

郑昭公打败北戎的时候,齐僖公想把女儿嫁给他,昭公辞谢了。祭仲说:“公子一定要娶她。国君宠妾很多,假如您没有很强的外援,以后将不能继承君位。其他三位公子都有可能是君位的继承人。”昭公没有接受祭仲的建议。夏天,郑庄公去世。

起初,祭地的封人仲足受到郑庄公的宠信,庄公命他为卿。祭仲为庄公迎娶邓曼,生下厉公,宋国大夫雍氏,把女儿嫁给郑庄公,名叫雍姞,生下昭公。因此祭仲立他为国君。雍氏被人尊重,得到宋庄公的宠信,所以就诱骗祭仲到宋国来并把他抓了起来,说:“不立公子突为国君,就要你的命。”雍氏还威胁厉公,向他索取财物。祭仲于是与宋人盟誓,带着厉公回到郑国并立为国君。

秋季,九月丁亥日,郑昭公逃亡到卫国。己亥日,郑厉公立为国君。

桓公十二年

【原文】

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译文】

十二年夏季,桓公与杞侯、莒子在曲池结盟,目的是为促成杞、莒两国议和。桓公想促成宋、郑两国友好。秋天,桓公和宋公在句渎之丘结盟。因为还不了解宋国的和平诚意,所以桓公又在虚地与宋公会见。冬天,又在龟地同宋公会见。宋公终于拒绝讲和,所以桓公同郑伯在郑地武父结盟,然后就率领军队联合攻打宋国。鲁、郑国所以要伐宋,是由于宋国不讲信用。

君子说:“如果信义不能长久维持,订立盟约也是没有好处的。《诗经》说:‘君子屡次结盟,动乱仍然滋长。’这都是由于不讲信用的结果。”

楚人发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绞国首都的南门。莫敖屈瑕说:“绞国弱小而轻浮,轻浮就缺少谋略。请不要派军队保卫砍柴的人,以此诱骗绞人。”楚王听从了他的意见。绞人抓到了三十个砍柴的人。第二天,绞人争相出城,到山里去追赶楚国的砍柴人。楚军在北门守候着,同时在山下设下伏兵;结果大败绞人,强迫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而回国。

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批渡过彭水。罗国人想借机攻打楚军,于是就派大夫伯嘉刺探敌情,他三次数遍了楚军的人数。

桓公十三年

【原文】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鬥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郑人来请修好。

【译文】

十三年春天,楚大夫屈瑕攻打罗国,鬥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车夫说:“莫敖一定失败。他走路趾高气昂,心意就不踏实了。”于是去见楚王,说:“务必增派军队。”楚王回绝了,回到寝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鬥伯比说的意思并不在兵力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镇抚百姓,以德义训诫官员,用刑威来使莫敖有所畏惧。莫敖依仗蒲骚之役的胜利,将会自以为是,必定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适当控制,岂不是等于不加防范吗?鬥伯比所说的意思是要君王训诫百姓,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用美德勉励他们,见到莫敖而告诫他上天对他所犯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的话,鬥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出发了吗?”楚王派遣赖国人追赶莫敖,没有追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