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拱手说道:“主公,微臣建议主公改革人才选拔的方式。现在秦国的求贤令无法满足主公你的人才需求。”
金逸尘看着陈群微笑道:“确实,求贤令发布了那么久,录用的人才数量确实无法满足。现在改革在即就更加的捉襟见肘了。”
陈群马上接上说:“故微臣建议主公推行“九品中正”的人才选拔方式。通过各地的乡老任免他们为中正官,由他们将各自的青年才俊进行九品分类品评。这样我们就能按照人才的等级,选用人才。”
金逸尘微微皱眉说道:“陈群,你可知你的这个方法有什么弊端了。”
陈群不解问道:“不知主公为何这般说。”
金逸尘叹了口气说道:“你这九品中正,在前期可能是能让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被地方推荐上来,我们也能知道各地有多少青年才俊。可后面你能保证各地的中正都能公正的品评一个人嘛?”
陈群被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金逸尘继续说道:“这九品中正将人才分类固然没错,可品评的方式或者人不能保证公正,最后只会被各地士族利用,寒门再无出头之路,蒯城季氏就会在更多的地方出现。”
“这。”陈群被彻底问住。
不过陈群这一问确实让金逸尘意识到人才紧缺的急迫性,之前的求贤令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这时荀彧开口道:“主公,秦国的寒门子弟基本上都已经通过求贤令入仕了。其实我选中的人才里士族的人很少”
金逸尘诧异的问道:“什么?寒门子弟都选完了?士族的人很少?”
荀彧无奈的回答:“主公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秦国的学堂里基本不可能出现平民的孩子,这些寒门学子全是家道中落的士族的希望。”
“这。。。。。。”荀彧的一番话把金逸尘说住了。
荀彧接着说:“主公,学识一直是被各士族把握住的,普通百姓是不可能读书的。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只是针对目前秦国的情况提出的。去三城平叛你选出来的那几位,武梓栩、王熙宰、王不染不全是士族吗?”
“他们并没有通过求贤令到咸都谋取一官半职,毕竟都是各士族培养的人才不会轻易的入仕。”
金逸尘听完眉头紧皱,他忘记了科举制的前提是足够的人才基础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历史是一步步发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想明白这一点的金逸尘对着陈群拱手道歉:“抱歉陈群,是我未曾考虑实际的情况。”
陈群见金逸尘对着自己道歉赶忙回礼:“微臣不敢,主公您也有您的忧虑。”
金逸尘接着说:“陈群,这次改革就由你来负责人才选拔方面的事宜,各城的中正人选就由你来把关吧。”
陈群领命,眼中闪过坚定之色,郑重道:“多谢主公信任,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金逸尘对着陈群点头又看向荀彧问道:“文若,现在咸都有几所学堂。”
荀彧回答:“回主公,咸都现在没有一家学堂。”
“没有一家?这是为何?”金逸尘诧异。
荀彧接着回答:“咸都内的士族不是在自家族学学习,就是在各官员的家长求学,没有一个对外的学堂。”
“这样啊。”金逸尘感慨。
“那文若,你说我们建个咸都学院如何?”金逸尘对着询问说。
荀彧听到金逸尘的这个想法,想了想开口道:“不知主公,您这个咸都学院打算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教授什么样的知识?又准备如何收费呢?”
金逸尘也想了想回答:“这个学院我打算招收天下学子,只要想学习不论出生不论贵贱。教授的知识多种多样,既有经史子集,传承先贤智慧,让学子们明事理、通古今;也有兵法谋略,培养军事人才,以备将来保家卫国之需;还有农桑工商之学,使学子们知晓民生根本、经济之道。至于收费,家境贫寒者可免费入学,还提供食宿,世家子弟则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以补贴学堂开支,学院的大部分开支就从国库里分点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