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确实不打算近期在希腊做点什么,不是他不想,而是实力实在不允许,虽说现在的苏联进行了广泛的动员,但是德国人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没有击败德国之前,******不可能将宝贵的预备力量放在其他方向。
比如说这次短暂的在土耳其部署三个集团军就是东拼西凑的产物,这些新组建的集团军战斗力很那啥,哪怕他们明面上的番号是经过卫国战争考验的老集团军,但******和军委知道这就是障眼法。而且这三个集团军也不能长久的部署在土耳其一线,最迟不超过1943年年底,他们就得返回对德前线。现在将他们部署在土耳其仅仅是战略威慑以及新兵训练而已。
不过这对李晓峰来说已经足够了,反正他也没打算真的在土耳其动手,他不过是想将英美的注意力吸引到土耳其,让他们暂时忘记希腊那一头。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转移视线**。
应该说李晓峰的办法取得了效果,英美果然死死的盯着土耳其,不断地做调解,而他们绝对想不到,就在他们为了解决危机而四下奔走的时候,kgb的触角已经深入了克里特岛,在本地东正教会的帮助下,一只民兵武装悄无声息的在壮大。
暂时先不管巴尔干和中东那一头,那边暂时没有新棋可走,回到卫国战争的战场,让我们看看战场上的形势。
北线波罗的海一线仍旧是相持状态,北方集团军群和东普鲁士以及苏联红军依然在大眼瞪小眼,反正是谁也奈何不了谁。估计这种相持状态还会长久的持续下去,直到南方战线上的决战分出胜负为止。
中线白俄罗斯一线,中央集团军群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战略进攻的溃败,战线大幅度收缩,北部明斯克一线的德军被迫放弃对明斯克的攻击,转入防御。而南线更是从戈梅利一线大踏步的后退到了米卡舍维奇。
中央集团军群不光是被迫转入防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有生力量遭到沉重的打击。大量的装甲部队被消灭,导致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变成一只纯粹的步兵集团军。
而更可怕的是此消彼长之下,红军的力量却在快速壮大。此时,在白俄罗斯境内红军拥有三个方面军。分别是白俄罗斯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军,指挥官分别是特里安达菲洛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这三个方面军实力有强有弱,强的是白俄罗斯第一和第二方面军,这两个方面军都拥有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还配属了很强大的前线航空兵支援。至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更像是战略预备队的角色。该方面军仅有三个集团军,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
其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负责从明斯克一线发起攻击,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则负责南线,呈现出钳形攻势,准备从两个方向朝波兰突进。
再多说一句,负责白俄罗斯战场的总指挥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既要亲自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作战,又要兼顾白俄罗斯全局,任务相当繁重,为了减轻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负担。军委给他安排了一个副手索科洛夫斯基。
在乌克兰德军的情况更糟,虽然曼施坦因的大撤退将不少德军从包围圈里拉了出来,但是他们普遍士气低落而且装备很差,坦克比中央集团军群还要少,而且相当数量的火炮还被遗弃了。更可怕的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还相当的漫长,要负责乌克兰、罗马尼亚乃至南斯拉夫一线的战斗,这简直能要了博克的老命。
反正这位老将只能拼命的堵窟窿,尽量的在防线上多修一点碉堡和工事,以弥补武器和人员缺乏带来的窘境。在博克的对面,是红军的五个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和保加利亚第一方面军。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指挥官是朱可夫。在老上级铁木辛哥接替沙波什尼科夫负责乌克兰方向的总指挥工作之后,他转任该方面军司令员,麾下有齐装满员的五个集团军。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是托尔布欣,他之前表现不错。获得了军委的肯定,他负责指挥四个集团军配合朱可夫作战。主要的目标是收复乌克兰并伺机策应华西列夫斯基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方向取得进展。
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的司令员是科涅夫,他的方面军和华西列夫斯基一样只有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但是他的任务却不轻,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方向的敌人都是他的目标。当然华西列夫斯基会给予他一定的支援,而且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也将配合他们作战。
可能有同志要说老马你这是胡说八道了。前面明明就没有这个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呃,这么说吧,这个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其实就是罗马尼亚倒戈之后的罗马尼亚军队,说是一个方面军,实际上的兵力仅仅能算一个集团军,不过是为了照顾罗马尼亚人的脸面,才给了一个方面军的番号。
再往南边就是保加利亚第一方面军了,这个方面军实力很弱,仅有两个集团军,司令员是比留佐夫。别看比留佐夫的兵力少,但是压力最大,因为他的方面军所在的区域实在太敏感了。而且比留佐夫的任务一点儿也不轻,根据军委给他的密令,他的一切行动完全听从李晓峰的直接指挥,在解放保加利亚之后,要积极做好继续解放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准备工作。
战场上的局势大概就是这样的,按照军委的计划,在1943年9月之后,将发动全面的反击,将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线彻底粉碎德军的战线,在1944年上半年收复波兰全境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区域,争取在1944年下半年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一举突入德国和奥地利。
李晓峰对这些安排兴趣并不大,因为现在总参谋部是乌博列维奇当家。他不需要像之前那样老是跟图哈切夫斯基争吵,老是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浪费精力。这使得他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比如前一段的跟英国人找麻烦,这在1942年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他实在不敢离开莫斯科,生怕自己一走图哈切夫斯基就背着他作死。
从“牢笼”里解放出来的某仙人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上了,比如说苏联的5工程。当然同志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工程其实就是苏联的曼哈顿工程。为了这个工程kgb的投入可是相当的巨大,每年超过65%的经费都扔进了这个项目。从1939年全面启动开始,到了1943年下半年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所谓突破性的进展当然不是指理论方面的,原子弹的理论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难点其实还是材料上的,比如说浓缩u、比如说高性能********、比如说可靠的点火装置。这三条解决了,你在自家也能攒核弹玩儿。
当然,这三条对苏联这种超级大国来说就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了,只要有充足的经费和足够的人手,用时间都能堆出来。比如说最近一年多,苏联的主要精力其实就是浓缩u。
自然环境下的u5是极其稀少的。必须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浓缩,往往数百上千吨u矿中才能提炼出几千克武器级浓缩u。至于浓缩的过程无非是用气体扩散法或气体离心法的区别。其中气体扩散法的难点就在于那层只能允许特定份子通过的膜(而且对发电量要求很高),而气体离心法则取决于离心机的数量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帝走的是气体扩散法路线,苏联更擅长离心法,倒不是美帝的方法更高大上,而是当年美帝首先掌握的就是气体扩散法,为此投资巨大,废弃掉转入气体离心法实在是划不来,所以一直就将就用了。
你问李晓峰用的是什么办法。自然是符合苏联传统的气体离心法,不就是数千上万级离心机么,干了!
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在1943年7月底。苏联终于获得了制造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武器级浓缩u。剩下的什么********什么可靠的点火装置,在战时的苏联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卫国战争大大促进了苏联武器工业的发展,唯一的问题就是国家的意志是否支持了。
“你们决定在1943年9月10日进行第一次试验?会不会太赶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