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空军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喷气式战斗机项目被保留,轰炸机中,叶-2、sb-2宣布停产而且中止发展改进型号,雅克-12(历史上的雅克-24系列)也被终止发展。图-3和佩-8予以继续生产和改进,与此同时,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的远程轰炸机项目也得以开展。
战斗机中,唯一出局的就是米格13系列,被要求立刻停止生产,至于其改进型号米格-7的命运,暂时未定,看上去是凶多吉少。
不过总体而言,空军的损失不大,因为在这几个月的战斗中已经证明了一个理论——没有空军是绝对不行的!
甚至为了壮大空军,政治局要求军工生产朝教练机予以一定的倾斜,要将教练机置于同战斗机、攻击机一样的优先级。这让雅克-7教练型赶上了好时候,而波利卡波夫也借此打了一个翻身仗,他设计的波-5教练机以造价低廉性能优越打动了空军,在整个卫国战争中生产了超过四千架,其改进型和雅克-18一起在战后长期承担苏联的初级飞行训练任务,培养了大批的飞行员。
陆军方面应该说是重中之重,几乎没有任何项目被砍,而且原有项目的优先级也大大提升,t-34的进一步量产,以及持生产许可证在苏联生产t-54被要求立刻开展。
实际上坦克方面,军委基本不用操心,不管是t-34、t-35还是t-54在面对德国坦克的时候,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不需要像德国人一样推倒重来。红军的装甲部门需要做的就是修修补补,加强原有设计就成了,这个难度比德国设计师是小多了。
真正让军委比较头疼的是汽车和火炮的问题,尤其是汽车的问题,在之前的两次反攻中,红军大量的汽车被德国空军摧毁,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专门的军用型号。而在这方面,红军又比较弱,汽车工业能生产的绝大部分都是民用型号,比如吉斯卡车。唯一能大量生产军用卡车的只有李晓峰引进捷克技术的乌拉尔汽车厂,但是该厂同时还肩负生产mb-lt36的任务,压力是比较大的。
托洛茨基叹道:“暂时来看只能向美国进口一部分军用卡车来应急了!”
说实话,对于相当善于称火打劫的美国佬,托洛茨基的感觉并不好,之前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中不是丢弃了大量的重武器吗?为了抗击德国的登陆行动,英国准备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重武器。
而当时美国佬大概是觉得英国表哥坚持不了几天,就不同意出售给英国最先进的重武器,比如坦克给的是m3那个垃圾,而对陆军至关重要的野战炮竟然给的是七五小姐。
这一批还是一战中美国从法国手里获得的七五小姐就被高价卖给了英国人。当时牛牛的脸色是相当难看的。只不过碍于形式。只能勉强接受。
对于美国牛仔的搞法,李晓峰是看不过眼的,对于美国是不是能够出售给苏联真正想要的汽车,他持有保留态度。
最后的结果也没有出乎李晓峰的预料,美国人愿意大量出售2吨半、3吨级别的卡车,而对于5吨以上型号卡车则表示无法敞开供应。至于苏联最感兴趣的美国的半履带卡车,比如说m2和m3则表示完全不可能出售。原因是美国牛仔认为苏联这是想偷学他们的半履带卡车技术。
说起来,这简直是个笑话。红军并不是没有半履带车辆,更不是没办法生产,唯一的问题就是产能不够。而且实话实说,红军对半履带设计根本没兴趣,要这些半履带车辆不是充当战场上的侦察和人员输送车使用,而是仅仅用来充当火炮牵引车辆。
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那么多高等级的公路,泥泞的道路对火炮牵引车的要求比较高,普通的卡车不能满足红军的要求。而让红军全上自行火炮或者用全履带车辆牵引,又真心没那个能力。无奈之下只好从美国进口点半履带车应急。
谁想到美国佬还将这玩意儿当宝贝了,真心是把红军当成了土包子。为此乌博列维奇是哭笑不得。引进不了半履带车辆,最后只能以耕地的名义进口了一批农用拖拉机,用这些拖拉机来缓解红军炮兵牵引车紧张的窘态。
不过,这个事儿最可气的还不在这里,比较气人的是,美国人同意出口卡车和拖拉机,但是要求现款现结,而且还概不接受以物易物或者纸币(包括卢布和英镑)只接受黄金。这给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气得,这不就是称火打劫么!
别着急,更可气的还在后面,而且作为出售卡车和拖拉机的搭头,美国国会还很大方的将一批所谓的“军火”处理给了苏联。什么军火呢?比如说美国版的七五小姐以及一战时美国为俄国生产的莫辛纳干步枪,反正都是一些一战垃圾,对苏联屁用都没有。
就是这儿,美国佬还以为自己是做了天大的好事,就差没要求苏联感恩戴德,仿佛没有了这批垃圾,苏联战败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当时托洛茨基咬牙切齿的为这批垃圾付了钱,然后转手就将这批垃圾送给了土共,倒是让土共极大的欢喜了一番。
有时候李晓峰都纳闷,历史上那个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那个世界人民的大救星——美帝,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没节操的样子?呃,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和历史上相比苏联现在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到败亡的边缘,自然而然的美帝不会下大力气支援苏联对抗德国,相反对他们来说能捞一笔为啥不捞呢?说起来也算是福兮祸兮吧。
当然,此时的苏联就算没有美国的援助也不是撑不下去,。经过这一轮政治局的大调整之后,苏联的工业算是全面进入了战时状态,数不清的飞机、坦克、汽车和大炮以惊人的速度走下生产线,很快就填补上了红军之前的战损,甚至跟战前的红军主力部队相比,质量还提升了一大截。
这德国人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比如古德里安就在日记中写道:“进入1942年之后,俄**队的装备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经常出现的bt-5和bt-7几乎就看不到影子了,大量t-34和t-35出现在我们面前,给我装甲部队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不光是坦克,之前还常常承担侦察、对地攻击的伊-15和伊-16也从天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结队的拉-5、雅克-7和伊尔-2。我实在想不通,俄国人是怎么在遭受重大损失的同时还能增强部队的实力的?”
古德里安当然想不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李晓峰在二十年前就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虽然苏联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工业能力比历史上还是强了一大截,而且跟历史上相比,在巴巴罗萨中受到的损失更小,自然而然能很快的恢复实力。
最最有意思的还不是德国人的态度,而是美国的态度,原本按照美国政府的智囊估计,苏联会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在1943年之前很难喘过这口气,所以这才给国会直招,同意给予苏联一定的援助。
可进入1942年后,红军虽然依然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可德军的好几次大规模主动出击都是铩羽而归,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之后,随着越来越的红军部队完成了换装,在整体实力上是稳稳的压过了德军一头,在第二次基辅保卫战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重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开始渐渐地将轴心**队赶出乌克兰。
这让美国佬的眼镜碎了一地,又是一番紧急评估之后,立刻匆匆地中断了对苏联那点远远算不上多的援助,又一次可耻的制造平衡。(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川流华桂、xuyiqing1985和尤文图斯同志!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