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为什么觉得让雾风耶维奇挺好呢?这完全是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反正老托也看出来了,这个市委书记的位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落在他手里,所以怎么将威胁降低到最小程度才是他需要考虑的。≥
在当时的人看来,斯大林提出的那两个人选,不管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比雾风耶维奇靠谱,尤其是斯瓦尼泽,这位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而且历练了这么些年,深谙政治之道。如果是斯瓦尼泽上台,那越飞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
托洛茨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斯瓦尼泽和雾风耶维奇之间,他果断选择了后者,大概是老托认为雾风耶维奇更好对付。而托洛茨基的选择让李晓峰的亲密助手雅科夫是目瞪口呆,因为之前在李晓峰提出让雾风耶维奇去争夺列宁格勒市委书记之职时,他是一点也不看好雾风耶维奇,认为他没有什么希望。
当最后的结果出来之时,雅科夫也不得不感叹道:“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在所有的人都不看好雾风耶维奇的时候,只有他认为雾风耶维奇能笑道最后。事实证明了他的预测是对的,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一开始就告诉我:‘托洛茨基的选择有且仅有雾风耶维奇。’,这一论断完全正确,也间接地证明,他完全看穿了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将这两个人完全摸透了!”
当然。雅科夫当时不仅只说了这些。还有些话他没有明说。因为在他看来托洛茨基做了一个相当愚蠢的选择:“根据我对雾风耶维奇的了解,这个小子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对于政治上的那点儿事儿门清,而且这些年在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身边耳濡目染,可不仅仅是开拓了他的眼界。我相信这个小子会一鸣惊人的!”
后来也确实如雅科夫所言,雾风耶维奇一名惊人了。不过在当时,李晓峰需要考虑的优秀年轻人不仅仅是雾风耶维奇一个,还包括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梅列茨科夫、马利诺夫斯基以及托尔布欣。说实话。这些年李晓峰在军队中很是拉拢了一批未来杰出的军事人才。只不过他拉拢的优秀人才太多了,不可避免的手头的资源有些不够用。
什么资源不够用?当然是升迁的渠道不够用,军队中越往上爬就越不好爬,比如从校官到少将这一级,就能卡住百分之九十的军官。而再往上每上一个台阶所面临的竞争都是无比惨烈的。
之前,李晓峰的重点放在了罗科索夫斯基身上,毕竟这位跟他最久,未来的成就也最大,不重点培养实在说不过去。将图哈切夫斯基赶下台之后,李晓峰就通过关系让罗科索夫斯基当上了当时还叫机械化步兵第一军的近卫机械化第一军军长。狠狠地在日本关东军那里刷了一把经验。
因为战功卓著,很快罗科索夫斯基就晋升中将。尤其是在哈拉哈河战役结束之后,机械化步兵第一军进行编制大调整,顺利地加上了近卫头衔,这使得罗科索夫斯基的履历就很好看了。在1937年年尾,又是李晓峰一手安排,让罗科索夫斯基再次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员训练班深造,不出意外的话,在1939年,李晓峰就能让他晋升上将,并在某个集团军给他找个司令员的位置。
另外补充一点,在1937年年末,部分高级指挥员的军衔进行了调整,李晓峰因为分管总政治部,顺利地晋升为大将。与此同时,特里安达菲洛夫也晋升大将,而乌博列维奇则和伏罗希洛夫一起晋升为新一批苏联元帅,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出色的库兹涅佐夫也晋升为海军中将。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胡子苏霍伊,因为率领援华航空队表现出色,晋升为上将。
这一波次的军衔调整中,最受伤的就是托洛茨基了,他在军队最高层的几个带头人无一例外的都没有获得晋升,哪怕是图哈切夫斯基、哈列普斯基和加马尔尼克在西班牙表现出色,但谁让他们退出了现役呢?
当然,有收获的不光是李晓峰,斯大林也收获不小,铁木辛哥顺利晋升大将,并执掌了基辅军区,朱可夫晋升中将,接管了第一骑兵军军长的位置。察里津炮王库利克成为了炮兵总监并晋升大将。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华西列夫斯基,这位兄台开始崭露头角,晋升为少将,并在总参谋部的陆军作战部任作训处任处长。
除了这些人之外,暂时而言一些相对中立的军官也得到了晋升,比如沙波什尼科夫,晋升大将并担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还比如前面提到的科涅夫,晋升中将,调任某步兵军军长。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动预示着未来在军队中的斗争会更加激烈,不过从进步的意义上说,一大批后来优秀的指挥员开始取代十月革命中的老古董,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变动中,李晓峰为手下的年轻人可是花了大工夫的,,比如此前籍籍无名的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和崔可夫、梅列茨科夫相比,他们之前还在师以下级别打转转,充其量也就是副师级干部。而且没有赶上哈拉哈河刷经验,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这两位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真心算是不走运。想要将他们提拔起来难度很大。
反正李晓峰费了不少功夫,卖了不少人情,才将这两位塞进了近卫机械化第一军,一个在近卫坦克一师当师长(托尔布欣),另一个给新任军长梅列茨科夫当参谋长,只要未来抓住机会。有的是表现的机会。
唯一让李晓峰比较失望的就是拉拢华西列夫斯基不成功。这位出身于第一骑集的年轻将领选择了紧跟老上司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对某仙人的橄榄枝显得不屑一顾。
不过李晓峰也没有太失望,反正手下跟华西列夫斯基一个级别的牛人已经有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还有能文能武的崔可夫。牛人多了,也就不在乎区区一个华西列夫斯基了。而且在李晓峰看来,华西列夫斯基有点言过其实,不管是收复克里米亚还是攻占柯尼斯堡表现说实话很一般,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将仗打成那样。真心是有点对不起声望。
反正李晓峰对招揽华西列夫斯基失败并没有过多的沮丧,很快就将这个事儿给忘记了,因为随着德国志愿军被歼灭,西班牙又一次成为了政治局的焦点。
最后的歼灭战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德国人的抵抗超出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估计,多最后双方几乎会为了每一寸土地进行反复争夺,可以说没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红军没有海军重炮的支援,恐怕是很难拿下这块硬骨头的。
这场歼灭战打到最后,情势一度相当的紧急,因为在北方阻击国民军的哈列普斯基实在是撑不住了。用两个旅的兵力足足顶了五天,最后在弗朗哥不计牺牲的反复冲击之下。防线宣告失守,在最后完成对德国志愿军的歼灭时,国民军离国际纵队的包围圈实际上只剩下了五公里!
正是因为弗朗哥的突然赶到,让图哈切夫斯基来不及清理战场就投入了新一轮战斗,这也间接导致了包围圈内的部分德国人逃出生天。其中最著名的那一位就是后来的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这位身负重伤的德国志愿军总指挥被副官和勤务兵用担架抬出了包围圈,侥幸逃过一劫。
图哈切夫斯基后来知道了此事之后,是相当的后悔,尤其是当古德里安用闪电战轻而易举地解决波兰和法国,并在卫国战争初期飞快地击败东波兰进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给红军造成了相当的杀伤后。图哈切夫斯基是愈发地后悔,不止一次的对身边的人说道:“如果我能在西班牙消灭掉古德里安,后面我们的红军战士牺牲会更加的小,太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