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梭,下半年进入八分月之后,那是一眨眼就奔向了年底。…≦不知不觉1935年就过去一大半,在这一年里最大的事件就是列宁退休、德国废止《凡尔赛条约》以及苏联和日本在哈拉哈河的撕逼大战。
这是从和平走向战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都开始不得安宁。不客气地说,转过年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已经不可阻止了。
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主要轴心国已经趋于形成,甚至比历史上形成得更加早!1935年10月末,已经是内忧外患的冈田启介内阁突然再次遭到沉重打击,青年皇道派军官策动了一次针对统制派的大规模刺杀事件(历史上的二二六事件),虽然行凶者很快被镇压下去,但造成的影响是空前的。
冈田启介不得因此辞职,而支持北进战略的皇道派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那一天开始,鬼子基本放弃了北进路线,改为南下发展。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东北的局势开始缓和。甚至鬼子关于兴安省的问题作出了极大的让步(在鬼子自己看来是让步)。
鬼子建议,兴安省临时政府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只要兴安省临时政府承认自己是满洲国下属的自治省,一切都好谈。
对于这个提议,冯玉祥和马占山都一度有些动心,至于苏联方面自然也认为可以接受,但是却遭到了李晓峰的坚决反对。
“如果承认兴安省属于满洲国,等于是苏联政府间接承认了伪满洲的合法性……鉴于我们同中华民国、同英法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在最近一段摩擦不断。不断地遭到诋毁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承认伪满洲的国际地位。会遭到了更大的非议。”
李晓峰的话有道理吗?有。因为美国和英国对伪满洲国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永远”不予承认。一旦苏联承认,哪怕是间接承认了伪满洲,那美苏和苏英关系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不符合美英两国在华利益。
当然苏联和英国的关系也就是那么回事,大家谁也不求谁。但是美苏关系却不一样,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作用最大的就是美国。苏联的汽车工业几乎完全都是美国技术。三十年代更是大规模的从美国引进机床设备并大量聘请美国顾问。
如果美苏关系因为伪满洲国受到影响,波及到了苏联正在进行的工业化,那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历史上苏联为什么会承认伪满洲国呢?其实看看那个《苏日中立条约》也就是《苏日互不侵犯协定》的签字的日期,你就知道了。时间是1941年4月13日,也就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两个月。
那个时间段正是轴心国势头高涨的时候,德国在欧洲用闪电战击败了法国,将英国人折腾得焦头烂额,以至于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美国表弟求援。鬼子也差不多占领了半个中国。
举目四望,反法西斯前景一片黯淡。作为同时和德国、日军接壤的国家。苏联肯定要采取一些自保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是换做美帝也会选择妥协。
而且从历史上看,这个条约确实避免了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从人家的国家利益出发,这是非常成功的外交胜利。
当然,在这个时空,李晓峰暂时是不打算跟鬼子签订什么中立条约的,现在还不是1941年,而且刚刚才教训了鬼子一顿,用不着对鬼子妥协。
在他看来,兴安省已经轮不到鬼子说三道四了,不服气咱们就继续打,看谁先撑不住!
当某仙人搬出了美国作为论据,准备接受鬼子条件的大佬沉默了。思考了片刻之后,托洛茨基问道:“安德烈同志,那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或者说怎么做既能体面的结束战争,又不至于开罪英美呢?”
托洛茨基这等于是踢皮球了,这个难题他解决不了,那干脆就让某人自己去解决。
李晓峰想了想回答道:“鉴于我国唯一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的中国合法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我们应当尊重南京方面对于兴安省的主权……”
他还没说完,斯大林就急了:“你的意思是说拱手将红军激战三个月,付出了大量流血牺牲的战果送给南京,让英国人逞心如意?!”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李晓峰笑了笑回答道,“南京方面对兴安省的主权是不容辩驳的,但是鉴于南京方面无力行使主权,也无力保住国土。那么确保该省不受敌对势力的侵略,确保中国公民的人权不受侵害,就该由我国和国际社会共同负责。”
“我建议,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争取美国的支持,我国保证尊重中国对兴安省的主权,以及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由美国政府负责监督实施……”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政治局的大长老们都傻眼了,谁能想到某人竟然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美国人能同意吗?”托洛茨基皱眉问道。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李晓峰笑着回答道,“英美两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都持有遏制日本在华野心的主观意愿。但是他们在华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美国人并没有跟英国人穿一条裤子,如果我们给美国人一点好处,相信他们愿意发挥作用。”
美国人有这个意思吗?应该说有,虽然孤立主义依然是雷打不动,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国内的政治势力就愿意窝在北美这么一亩三分地折腾。拓展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其实也是他们的愿望,否则一战美国人也没必要参合了,别把他们真的当成了民主国家的活雷锋!
只不过让美国人比较悲剧的是。他们刚刚上场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给欧洲的表哥们留下一个狗大户的印象。美**人在一战中的表现实在谈不上有多好。
这也间接导致了在战后分蛋糕中,美国人并没能完全跟英法平起平坐。大失所望的美国人只能再一次捡起孤立主义的遮羞布,再一次躲回老家等待。
这么说吧,孤立主义其实就是美国人同英国争夺第一把交椅失败之后的自我安慰,说是遮羞布也不为过。只要到了条件合适的时候,美国人毫不介意扔掉这块破布。君不见二战之后,美帝还有人提什么孤立主义吗?
美国人其实就是矫情,明明想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又担心英国人不给面子,只能弄这么一个玩意儿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只要条件成熟,他们是很愿意参合事情的。
比如这一次,条件就比较成熟。首先,苏联给出的借口和条件都不错。一直以来美国在华势力范围都是长江下游,对于东北地区缺乏影响力。这一次苏联人给了他们介入东北事务的机会,为什么不试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