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内,紫禁城中,三月,在开春之后,大小官员开始了各自的忙碌。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忙于春耕的事情。
什么要紧的东西都得为这一段时间让路。
春耕是绝对不能被耽误。
哪怕是劝农诗,祭天,礼仪,这些行为,也无比重要。
户部与工部,这两个一天一地的职司,也将在此时,紧密联系在一起。
修水坝,造水车,批量生产农具,给耕牛上好用的犁。
你工部凡是这方面的花销,我户部没有不批文的。
毕竟家国一年税赋之所托全寄希望于此。
春耕夏收,夏耕冬收。
有种才有收,有收才有税。
粮食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而问题同样也是在粮食上。
每年的藩王供给问题,官员俸禄问题,皇宫供应问题,边疆士卒补给问题。
这一系列东西,都压在国库上。
完了还要防备旱涝灾害,饥民灾民等等问题。
而正德年以来,大小起义已经破十次以上,刘六刘七那一次,更是全国性动员出兵镇压,那又是巨大花销。
内阁首辅杨廷和天天爬起来之后,往这一档子事里一瞧,头大到他至今都想不明白,当年李东阳那老。。。。。。老先生,以及各位弘治朝的忠杰臣子们,怎么做到,让国库有盈余?
难不成真是皇帝问题?
可为什么皇帝都已经是先皇了,他杨廷和看着这堆事还是有想砍人的心思,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值庐中有人匆匆跑来,却是年迈的蒋冕,他年岁不比杨廷和年轻多少,地位也是阁老中的一员。
可匆匆这个词汇本身,就让杨廷和感到了本能的不喜。
“杨公,杨公,这新帝不日即将进京,我等该如何是好?”
“敬之,遇事还需先静气才是啊,吾等阁中重臣,养气功夫不足,如何能做一众同僚之表率呢?”
“是,是,杨公说的是,只是,次乃先皇钦点的继承人,此前,先皇弥留之际甚至特意拿出些许时间召见了他,可见此子虽然年幼,却不得不防。”
杨廷和眼神轻轻波动了一下,稍微朝蒋冕轻轻看了一眼。
“既然,已经选了方法应对,这个方法不走到绝处,敬之何以先惧呢?”
“杨公说的是,既然杨公这般说了,敬之便先行做些准备。”
蒋冕似乎就是为了问这么几句话,匆匆忙忙间,他就去做安排去了。
杨廷和微微啜了一口奉于桌案之上的茶水。
世上就是自作聪明的傻子太多,才导致很多事情,没有办法进行。
怎么那些个前人,比如李东阳,他怎么就那么好运道,能碰上刘健以及谢迁这样的好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