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成语故事思维导图 > 第30章(第2页)

第30章(第2页)

四海中。如今你却采取修筑堤防的办法,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原文是:‘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你这样做,凡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是非常反对的。”

后来,人们由此引申出“以邻为壑”作为成语,比喻把困难和祸害转嫁给别人。

以身试法

这句成语出自《汉书·王尊传》。

西汉时期,有个名叫王尊的人,字子赣,老家住在涿郡高阳县(今属河北省)。他从小便成了孤儿,只靠给别人家牧羊为生。在牧羊时抽空看看史书,研究学问。后来当过各种各样的办事人员和小官吏。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增长了王尊的才干。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他升迁为西虢(读ɡuó国)令,转守槐里,兼美阳县令。当年春天,县内一女子告自己的养子不孝,**,**养母。王尊查实后,派人当众将这个养子乱箭射死,使县内上下无不惊骇。

后来,汉元帝刘奭(读shì式)路过西虢,发现王尊的才能,便将他提拔为安定太守。王尊到任以后。首先行文所属各县,要自己手下的官吏们奉法守城,爱护百姓,压抑**,扶持弱小,宣扬皇上的恩德,以自己的优良行为带领大家做好工作。如果谁故意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一定要严加追究。希望大家忠于职守,认真办事,不要“以身试法”。

一个月以后,王尊查出五官椽张辅知法犯法,大肆侵吞钱财,便将张辅逮捕入狱,处以死刑,并将非法侵吞的财产全部没收,将张辅的罪行如实公布。使得全郡震动。那些过去为非作歹的人一个个逃到别的郡内。

后来,人们将“以身试法”作为成语,指明知犯法,却要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

以逸待劳

这个成语原出自《孙子兵法·军争》。又见于《后汉书·冯异传》。

据《后汉书·冯异传》记载:

汉光武帝刘秀刚刚建立东汉政权时,全国并没有完全统一。直到公元30年(东汉政权建立第五年),一些地方仍被豪强割据。在东汉政权内部,也相当不稳定。本来依附于刘秀的陇西隗(读wěi尾)嚣,又投靠了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

公元31年夏,刘秀派兵攻打隗嚣,初战失败。于是,又命令征西大将军冯异率军立即占领栒邑(今陕西省旬邑县)。可是,在冯异的军队尚未到时,隗嚣已命令部将行巡率军向栒邑进发,企图抢占有利地形。

冯异听到消息后,打算快速前进,抢先占领栒邑。诸将都劝冯异说:“敌人兵多,而且刚刚打过胜仗,士气正旺,我们不要立即与他们交锋。最好把军队驻扎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然后再考虑新的作战方案。”冯异说:“如果让敌军占领了栒邑,对我军将十分不利。现在,我们必须抢先领占栒邑城,让部队休息一下,等到疲乏的敌军赶来,立即给予迎头痛击,不这样做就不能夺取胜利(原文是‘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冯异指挥军队悄悄地占领了栒邑城,然后将城门紧闭,偃旗息鼓,行巡一点也没有发觉。当他带领军队急急忙忙赶到栒邑时,冯异出其不意,突然击鼓竖旗。行巡的将士们见此情景,大惊失色,纷纷乱窜。冯异乘机猛追几十里,大破隗嚣军。

后来,人们引用“以逸待劳”这个成语,指作战时让自己的军队充分作好准备,养精蓄锐,等待敌军疲劳万分地从远道赶来,以达到歼敌的目的。

叶公好龙

这个成语见于汉朝刘向《新序·杂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子张的陈国人,听说鲁哀公喜欢结交读书人,便不远千里来到鲁国,想在鲁哀公手下找一个比较好的差事做。可是,子张到了鲁国七天,鲁哀公还没有接见他。于是,他便编造了一个故事,托人转告给鲁哀公。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子高,人们尊称他为叶公。这个叶公特别的喜欢龙。他家的墙壁上画着龙,屋梁上、柱子上、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模样,他使用的杯、盘、碗、碟、茶几。也都有龙的图形,甚至连自己的衣服、被帐、座垫也绣上龙的图案。走进叶公的家里,就好象进入一个龙的世界,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叶公因为喜欢龙而远近闻名。

这种情形被真龙知道了,非常感动,便亲自来向叶公表示谢意。真龙来到叶公家里,把头从窗口伸了进去,把尾巴拖在外面的客厅。谁知叶公一见真龙,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面无人色,撒腿便跑。

子张在这个故事的末尾,借古讽今地说:“原来叶公所爱的只是画的、刻的假龙,而不是真正的龙啊!”

以后,“叶公好龙”就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某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是并非真正的爱好它,甚至内心里畏惧它。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又作“有志竟成”,比喻有崇高志向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这种志向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耿弇(读yàn燕)传》。

耿弇,字伯昭,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夺取政

权和巩固政权时的重要军事将领。他原来是个读书人,由于经常见到郡官操练兵马,非常威武,因此对军事发生兴趣。后来投效刘秀,替刘秀打了许多胜仗。

公元28年(建武四年),刘秀派耿弇领兵攻打张步。张步仗着兵多将广,不把耿弇放在眼里。他听说耿弇来攻,便派兵在历下城等几个地方迎战耿弇的军队。没料到,几天时间竟被耿弇接连攻破好几座城池。张步虽然吃了败仗,但是他见耿弇兵少而且疲劳,又纠集二十万人马攻耿。耿弇的部下见敌我兵力悬殊,建议耿弇待援兵来到以后再与张步决战。耿弇说:“主上快要到了。我们应当杀牛备酒来隆重接待他们,怎么能反而把没有歼灭的敌人留给主上呢?”于是出兵大战一天,终于打败了张步。

几天以后,刘秀来到临淄劳军。当着许多文官武将的面,把耿弇大大夸奖了一番。并且用赞美的口吻说:“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有恃无恐

“有恃(读shì示)无恐”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位。齐孝公也想象他的父亲那样,争做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34年夏天,齐孝公乘鲁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机会,带领军队进攻鲁国的北部边境。鲁僖公得知这一消息,便派大夫展喜前去迎止齐军,并让展喜在出发之前向展禽(又名柳下惠)请教在迎止齐军时该怎么说话。当时,齐军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见了齐孝公之后,说:“我国的国君听说您亲自到我们国家来要占领我们的国土,特地派我来慰劳你们。”齐孝公问,“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没有见识的百姓有些害怕,有见识的君子则并不害怕。”齐孝公说:“你们鲁国人家里穷得叮响,野外连草也没有,更不用说庄稼了。凭什么不害怕呢。”(原文是:“室如县〔同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展喜回答说:“我们不害怕,凭的是先王之命(原文是‘恃先王之命’),过去,我们鲁国国君的祖先周公和齐国国君的祖先姜太公都是周天子的得力助手,共同辅佐过年幼的周成王。周成王慰劳他们让他们结成联盟时告诫说:‘要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不要互相伤害。’这些话都记载在盟约上,而盟约则存在档案府,由专门的人保管着。你的父亲齐桓公就是以团结诸侯,帮助诸侯之间消除隔阂、克服困难而昭显齐国的祖先——姜太公的事业的。现在您登上齐侯的大位,诸侯都希望您能继承您父亲的好传统。我们相信您一定不会这么快就把您父亲的好传统丢掉的。”说到这里,展喜停了一停,又坚定地说:“我们就凭着这些,所以毫不担心害怕。”(原文是,“恃此以不恐。”)齐孝公听了这番话,便带着军队回去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恃此以不恐”简化成“有恃无恐”,用来指某人、某些人或某一方有了凭借而无所顾忌。

因人成事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能独立工作,完全依赖他人的努力才获得成功。

春秋时期,有一次赵国被秦**队围困,赵国的相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联络楚王共同对付秦国。平原君带着他手下的二十个人一起来到楚国。但是,由于楚王害怕秦国,不敢联合抗秦,因此,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仍然没有能说服楚王。跟随平原君出使楚国的二十个人中,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十分机智勇敢,其他十九人便推他上殿参加谈判。毛遂按剑沿石阶而上,来到谈判的地方。说:“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十分明显,只消几句话便可以解决,为什么谈了半天还不能决定?”楚王见他只是平原君的随从,便责备他不该上来插嘴。毛遂手按宝剑,走上一步,对楚王说:“你责备我,乃是自以为楚国人多。现在,你我相距不到十步,十步之内你的命捏在我的手里,楚国人再多你也依靠不上。”接着,毛遂对楚王陈述了联合与否的利和害以及联合抗秦的可行性,说得楚王连连称是,答应和赵国联合抗秦。毛遂又让楚王的人取来鸡血、狗血、马血,让双方歃血定盟。待楚王、平原君宣誓立约之后,他自己也宣了誓。然后,左手托着盛血的盘子,右手招呼十九个人说:你们也来宣誓。你们这些人啊,真是碌碌无为的庸人,只能依赖他人的努力获得成功。(原文是:“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孙膑的人,很有军事才能。他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屡建军功,在当时很有名气,并为后人所称颂。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起兵直接进攻魏国的大梁。魏国的大将庞涓听到消息,急忙撤退了进攻韩国的军队,回兵与齐军作战。这时,齐兵已经越过国界进入魏境。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凶悍勇猛而且轻视齐国的军队,认为齐军胆怯。善于打仗的人就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和推动(原文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诱使魏军上当,从而最后战胜他们。”于是,齐军采用了孙膑的计策,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诱使庞涓只率领少数精锐部队追击。最后,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全歼了魏国的追击部队,庞涓被迫自杀身亡。齐军乘胜前进,大破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胜利而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