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萱不知道人联委到底是进展到哪一步了,不过嘛……她手搭凉棚,远眺了一下看不到头的垃圾山,嘴角抽了抽。
各种被压实的废弃物,结结实实地堆迭成一座座小山。风中溢散着刺鼻的难闻味道,远方隐约传来人声,像是垃圾在低语。
不要说兴国人不讲究,现在蓝星所有人都是这样解决垃圾的,那就是:
找个地方,堆着,等待分拣。
其实这个活儿应该是机器人干比较合适,也比较合理。
可谁让大灾变后人类可用能源急剧缩水,给工人发的工资比启动机器人所耗费的能源要便宜得多得多。
说来好笑,人工智能最初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难题。结果最后AI成了写诗作画的工具,人类依旧要处理脏污的活计。
五百年前如此,五百年后依旧如此。这不说是本末倒置,也实在是有趣得紧。
柳萱大致扫一眼,发现其实这垃圾场还是比较干净的。这里并没有什么黏糊糊、腐烂发臭的食物残渣,只有各种废弃的工业制品残骸,等待拾荒者捡拾。
垃圾分类发展到今天,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起码能将厨余垃圾单独分出来。
厨余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后会变成肥料。肥料的价格不低,也不在市面上流通,算是个紧俏物资。
这就避免了柳萱从垃圾堆里翻出什么更恶心的东西,实在算是一个好处了。
柳萱握了握拳,认命地戴好防护面罩、手套,穿好防护服,拎着把简易石锄就一头扎入垃圾山里——开始翻捡。
防护用具是政府为了避免拾荒者被污染免费下发的,可惜一年每人只有一套,柳萱身上的是姥姥去年攒下的。
一套防护用具,要四位数,算是奢侈品。人们舍不得买,只能每次都擦洗干净,仔细放好。
好在防护用具质量上乘,结实耐用。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变成怪物。
没办法,谁让她们是“廉价劳动力”呢?
是晨起劳作、夜晚方歇,劳筋苦骨,全年无休却只能挣得半饥半饱的人。
各国都有这样的人,她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租住在落后地区,每天只能通过分拣垃圾、变卖废品来换取生存所需。
她们是蝼蚁虫豸,是瓦砾尘埃,是不被在意的劳苦大众,是这一座座城市数量最多,却享有资源最少的一部分人。
东103区位处东区最东边,和恶水只隔一道防护墙,地位低下,分配过来的设备机械都是已经淘汰的款式。
不过各个地方的机器人们虽然是老旧款式,样子粗糙,但是还是很好用的,起码不担心它们缺斤少两、任人唯亲。
回收站的机器人是一个巨大的智能机械,它的系统与好几间屋子相连接。
它看起来很像一个放大版的人,它的眼睛也就是扫描口,可以快速扫描出收入的东西的属性,并结算费用。
不仅是各种属性的原材,还有一些手工制品也可以在回收站售卖,不过价格比自己单独售卖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