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早期,铁器的价格比起铜器更加昂贵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至于另外一种铁的工业冶炼方法,自然是家喻户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听说过,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没有见过的高炉炼铁法了。
就像汉代桓宽所提到的:工不出则农用乏,工业产品的产出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与运作。
若是工业生产的能力受限,那么即便这个社会有着很先进的思想,但却依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作为工业化象征之一的高炉炼铁法,正是将工业化便宜大碗,量大管饱的工地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相比较于繁复的直接还原冶炼法,高炉炼铁危险性更大,工人一旦失足跌入高炉,那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就会和炉渣一同搅和在一起,即便是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威胁,高炉炉顶散发出的浓郁烟气也会剧烈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是坏处非常明显。
甚至从生产出来的产物质量上看,高炉炼铁因为生产工艺不够精细,也只能够生产出想蹲含碳量较高,品质较差的生铁出来,而不能生产低碳钢和熟铁这种更加优质、韧性也更好的工业原材料。
只不过即是如此,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高炉炼铁依然击败了老旧了炼铁法,成为了世界主流的钢铁生产方法,没有之一。
在这其中,不断发展的生产力需求与高炉建造技术自然是居功至伟,在高炉炼铁抢占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除此之外,至关重要的,便是那如同流水一般生产钢铁的生产方式,以及高炉炼铁法作为世界上首个让钢铁产量发生本质提升技术的含金量了。
不同与那种简单的冶炼手段,高炉炼铁只需要将铁矿石颗粒置于高炉中上部,紧接着才下方填制煤炭的位置源源不断的通入高温空气,那么这些通入的空气很快就会和煤炭反应,生成大量的还原性气体,也就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随后,在高温条件下,这些一氧化碳和氢气跟铁矿石中的氧化物反应,使铁矿石碎粒被还原成钢铁浓浆,而杂质则被吸附矿石中的石灰石吸附形成煤渣,剩下的尾气从高炉顶端远远不断的排放出去。
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一整炉的矿石就会被冶炼成铁水,再从专门的流口处放出。
这样一来,生铁就会源源不断的从高炉之中生产出来。
在这样的巨大生产力加持下,工艺相对简单,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的高炉炼铁法至今依旧统治世界,占据世界生铁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便也不是什么怪事了。
第四十二章弗尔克林根铁工厂
其实汉代现在的冶铁方法,大多数还是以直接还原冶炼法为主。虽然产量很低,但是在大量铁匠的辛勤劳作之下,大汉的军队大多都已经有上了钢制品的武器,最起码也是熟铁铸造的武器。
哪怕在同一时期的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相比较于同期的西方文明,大汉现在的金属产量已经相当高了,是可以和全盛时期的波斯挣一挣第一第二的水准。
另外,除了常见的小型家庭作坊——也就是铁匠铺之外,产量稍微高一些的,也有人开始应用起了竖炉法。
这种方法比起高炉法只能说质量和生产效率还算可以,但是比起单炉的产量的话,竖炉法还是远远不如,只能算作是高炉法的elite·demo·体验版。
之所以这种技术的出现让张彦这么兴奋,甚至在第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铁的用处其实很多,之前可能因为产量的原因导致铁器在民用领域并不算太常见,最多只是一些农具的关键位置,但是等到产量高了之后,钢铁其实可以用来生产很多东西。
就比如汉代出现、隋唐时期逐渐成型,并在北宋发扬光大的“中华铁锅”,便是在钢铁产量上去之后,才在华夏逐渐进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的。
在此之前,大多数底层人的饮食就只有两种选项,不是烧烤,那就是乱炖。
同时在主食上,由于陶罐的耐热性一般,因此也很少有人用陶具煮米饭吃,而是大多使用竹屉蒸饭。
只要华夏的生铁产量真的在张彦的手中发展上去,那甚至不用这种铁器的质量有多好,就仅仅是让百姓吃的更好,同时让普通甲胄的生产成本更低这两点,就足以让张彦登上后世的无数史书之中了。
或者被后人们记载入一些书籍,藏进他现在正身处的图书馆之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
“唔,等到在庐江修建好几处高炉之后,我就可以大量的推广铁器了吧……铁甲和铁锅也可以作为贸易品卖到别的地方去,这可都是值钱的东西。”
心头暗暗的思量了一番,深知特色商品在长途贸易之中重要地位的张彦不禁对未来庐江良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一番合理的畅想。
更让他有些心痒难耐的则是,虽然这高炉炼铁法名为炼铁,但实际上却是冶金的通用法门。
只要是矿石成分大多以氧化物为主的金属,都可以通过高炉法进行冶炼。
甚至是庐江现在极为稀缺,或者说需求量极为巨大的铜,也是能用高炉进行冶炼的。
众所周知,铜矿石的内部往往同时混杂着些许的铁矿杂质,因此在现代金属冶炼过程中,铜矿一般不会采用高炉炼铁的方式进行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