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是给我的?”
有些好奇的将那包裹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周瑜没有多问,就这样将包裹当着孙策的面拆了开来。
简单的扣子被三两下的拆除,很快,一个封闭的严严实实的竹筒就这样出现在了周瑜的视线之中。
“额……大兄,你今天所谓的有事找我,莫不就是专门为了给我送信不成?”
有些无奈的白了孙策一眼,在看到那竹筒的第一时间里,周瑜便是将这东西认了出来。
按照江东士族的习惯,在包裹之中层层保护着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竹筒饭之类的东西,而是一封用竹筒、蜜蜡密封起来,可以保障不会出现破损,更不会被有心之人偷看内容的家书。
看着那竹筒底下苍劲有力的“吾侄公瑾亲启”六个刀刻出来的大字,周瑜不由得有些感慨,有些时候人的遭遇还真是巧合,往往心中想到了什么,现实就会发生什么。
方才在练兵校场上面,自己还在怀念着当初在庐江生活的日子,结果现在还没半个时辰过去,庐江的家书就这样送到了自己的手中。
……
“唉,这可真是……巧合。”
“不过也好,我这次离家已有两三个月,也不知家中情况现在如何了。”
“此番这家书一到,倒也是个惊喜,缓解了我内心之中不小的忧思。”
心中难免升起了一丝感慨的情绪,周瑜此刻就这样有些出神的看着手中的竹筒“信封”,抚摸着那“信封”上的刀削的痕迹,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叔父周忠正一板一眼的持着刻刀与竹筒较近的模样。
眼神逐渐聚焦到了竹筒的蜡封附近,周瑜的嘴角下意识的上扬了起来。
说真的,他已经离家很久了。
自打从周瑜记事起,他还从来没有独自一人离开庐江生活这么久的时间。
如今收到了自己叔父周忠的书信,周瑜的心中难免升起了一丝迫不及待的情绪。
“不知……叔父他会说些什么呢?”
笑着从自己的腰间取下佩剑,周瑜只是一眨眼的光景,便将那竹筒的顶端削下,随后将竹筒之中一大一小的两个卷轴倒了出来。
第三章等过年,就回去看看
“喏,公瑾,先瞧瞧吧。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你都有些日子没和家里联系过了。”
“方才我路过中军营帐的时候,正好碰见你们周家的外商跑来送信,被父亲的亲兵给烂了下来。”
“今日父亲他叫我过来找你去见他,我就顺手把这书信给你一起带过来了。”
羣:②0㈥㈧5⑥○5叁
笑着向周瑜挥了挥手,孙策此刻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只是嘱咐了对方一声,随后便转身向着营帐外面走了出去,给周瑜留下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虽说他与对方的关系极好,但家书这种东西多多少少总归有些特殊,孙策若是一直待在这,自然是有些不大合适。
而另一边,周瑜则是笑着对孙策行了一礼,随后也没有多做客气,就这样拿起桌上那一大一小张纸片读了起来。
……
“见字如晤,展卷舒颜。”
“睽违日久,拳念珠殷。”
依旧是熟悉的书信开头语,简短的十六个字里面,却包含着江东周家传承了数百年的底蕴,在这个识字率尚且不足百分之一的年代,彰显着独属于世家的一份风致与格雅。
至于周瑜,却是没有在意那熟悉的开头,而是迅速的向着正文的方向看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