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是没关系了。
……
就这样,在这种实际的恩惠影响下,张让的名声在底层民众的心中,正在缓慢,但却坚定的不断攀升着。
这并不是说张让就是一个多好难得的大善人,相反,张让不但不“善”,而且还处在整个剥削链的最顶端,可以说是“恶”的极致表现。
实际上,若不是张让开了公开卖官鬻爵的先例的话,那这些“坏官”很有可能连上任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就连这些张让靠着卖官鬻爵“抢”走的巨额资产,最终归根结底,也都是这些世家从他们老百姓身上刮取下来,又心甘情愿的交到张让的手里的。
只是在现在这个年代,那些真正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社会底层,可没有能力去思考这些。
当初他们能够听世家的话,把中常侍当成是大汉败坏的根源所在,那现在,他们就更不会去想那些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那些官员不公正的对待,而张让这人,则又以“不公正”的态度对待了这些官员。
这是变相的在帮他们“复仇”。
第五章时代变了
……
可以说,这便是人性的“愚昧”,或者说是“趣味”之处了——
在现在的这些洛阳底层百姓看来,张让既然赚了那些当官的人的钱,又把这笔钱花到了自己的身上,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换句话说,张让也能算得上是半个他们的“自己人”。
这种特殊的观点,甚至还在洛阳的底层百姓里凭空生出了一股“亲宦派”的言论。
这些人认为,自己等人就应该大举支持张让,让张让来代替他们,去惩戒那些为非作歹的为官为吏者。
至于除了洛阳以外的其他地方,则风向又有所不同。
在距离洛阳稍远一些的地方,因为领地发声权大多还掌握在世家的手里,因此底层的百姓并不知道张让具体的所作所为。
在他们的眼中,大多还是将张让当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同时秉承着一种“当官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张让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态度。
这些人默默地看着两派互掐,恨不得张让和自己头上的那些官老爷们能够狗咬狗、一嘴毛。
……
回忆起自己这两天的见闻,周瑜忽然发现,现在的洛阳已经不在是之前的那个洛阳了,这洛阳城中的一切变化,或多或少的,都和那个庐江现在的太守张彦有些关系。
在强行压制住自己内心对于张彦的抵触之后,站在一个正常人或是路人的角度去看,周瑜竟然隐隐觉得,对方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倒不是说张彦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或是他的情操有多么高尚……
只是从对方的行为举止上看,张彦的任意一个行为追究其根底,竟然都和自打周代起便传下的“礼仪”二字暗暗相合。
……
什么是礼仪呢?
礼仪既可以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可以是忠诚无私的高洁品质,还可以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准则。
能够代表礼仪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种。
只是在周瑜的眼里,在他这么多年读书问道的过程中感悟到的,这所谓的礼仪,便是以远高于平常人标准的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为此付出足够的行动。
这种感觉几乎让周瑜觉得脊背都有些发凉了。
……
在这个年代,道德标准高的人常有,而愿意为之辅助实践者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