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火炮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防守作用,因此即便是成本远远高出霹雳车等工具十倍,但已经有着相当的实用价值。
像是四分之一装药、半装药以及全装药等各个情况,昨日张彦都看着那些人分别进行了测试。
毫无疑问,当目前的火炮全装药使用时,即便是两米多厚的水泥墙面也无法承受住这种武器的轰击……
不,或许应该换个说法。
这种简单、便捷的水泥工事,即便面对远超当前时代的强大火力,依旧仅仅只是破碎坍塌,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炸裂崩散。
这靠谱的表现,甚至已经超过那些纯粹石块糯米浓浆垒成的正版城墙许多了。
经过昨天一天的实验,张彦现在已经可以确定,除非像是五十门以上的火炮阵地一同齐射,或是有两到三枚炮弹恰巧打到了水泥混凝土工事的同一个地方,否则按照这种工事的强度,几乎是很难再正面被攻城武器所攻陷的。
而放眼整个华夏,甚至是放眼整个世界,这五门火炮都可以说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想要靠着更加原始的霹雳车将两米厚的水泥城墙彻底轰开,难度比起使用火炮只大不小。
毕竟是个人都清楚,火炮这种东西虽然因为装药量不好控制的原因导致瞄准非常玄学,但最起码,这已经是能够进行瞄准的武器了。
和火炮等火器相比,霹雳车之类的原始投掷武器才是真正的玄学,真正的逼着眼睛乱打,能不能打到目标,完全就是听天由命的事情。
像是昨天那样百米左右距离的攻击说到底还是少数。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两百米都是一个很危险的距离了,很有可能会在进行一次攻击之后就被对方的军队直接冲到器械附近。
真正的实战之中,霹雳车往往都是在三百米以外对城池进行轰击的,在那个距离想要像昨天一眼直接命中墙体,难度可不是一点点而已。
总而言之,像是如今的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出乎张彦的预料了。他本以为水泥虽好,但没有经过特化的水泥仅仅只能够用来建筑民用设施,强度根本不足以承受住攻城武器的攻击。
却不想在这次的实验过程里,这些工事在受到了直接打击之后甚至还没有彻底损毁,就仅仅只是坍塌了一部分。
老实说,这已经比他想像的要好很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工事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在昨天实验结束之后,他便和鲁肃等人连夜商议,直接将成型的水泥粉定为了行军辎重之一。
从今天起,这些士兵在进行行军的时候,辎重队会根据这支队伍的战略目标,专门协调出一部分的运力用来携带水泥粉,并且在临战之前将其作为战略物资交给到作战部队的手里。
有了这种东西的帮助,未来庐江的军队不管是依山据河打防守战还是打伏击战,都能够小幅度的改变战场地形,迅速的建立起防御工事,来为自己在作战过程中获取更大的优势出来。
当然了,水泥倒也不是万能的。
这种东西就算再怎么方便,那也是实打实用石头烧出来的,重量终归摆在这里。
如果想要随军携带足够的水泥用来建设工事,那难免在辎重的配比上,军粮等更加实在的东西就会少上不少。
换句话说,这样的一支军队注定是不可能进行长途跋涉的,除非张彦有办法彻底解决陆军的辎重供给条件。
也正是因此,在水泥这种东西在军事战略的使用上,鲁肃并没有像他一样极力推崇水泥建筑的便利性,而是看重了水泥混凝土的可靠性,打算靠着这种东西来修建半永久甚至永久性的防御工事。
甚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一座能够横跨淮河的大桥也不是不行。
要知道,这跨河修桥虽然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事情,但修桥也是要看环境和实际的情况的。
像是那种门前流水的小河修建一座拱桥自然简单,但像是四渎八流这种级别的主要水脉,别说是修桥了,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渡口用来运输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在未来,甚至在整个华夏封建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年代里,人们面对这样的天险都是无能为力的。
就比如曹操想要从北方南下长江进攻吴、蜀两地,唯一的方法便是坐船南下,并且在长江以及长江沿途的大型湖泊里进行水战。
随之而来的,自然也有士兵对水战的适应情况、水军将领的个人能力等一系列影响战争走向的变数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张彦能够在长江……不说长江,哪怕他能在淮河上修建一座沟通南北的大桥,那对于华夏地区的南北交战的作战方略来说,就是如同改天换地一般的变化。
第五十二章改变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