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三号也没有问题,墙面目前很平整,也没有开裂,下一个!”
……
“砰——”
“六号也没有问题——等等!让我看看!”
“报告长官,六号水泥墙的顶端出现了一个小坑,砂石被砸碎了!”
……
一声又一声的汇报从前方传来,最终的结果不出张彦所料,绝大多数的水泥墙体都承受住了直径七公分左右铁球的考验,在五米高的位置上砸下,除了砂石含量过高的“六号样本”出现了明显的一个坑陷之外,剩下的五个样本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损伤,在强度上,这些水泥石墙还是说的过去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除了那些掺了沙子的“混凝土”外,全部由水泥构成的那一面墙同样也是经受住了铁球敲击的考验,并没有像传闻中那样脆弱的一碰就碎,这一点倒是超出了张彦的预料。
只不过在另外一项测试,也就是称重能力的测试上,这些水泥石墙的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用省流一些的话说,那就是除了按照水泥、砂石1:2。5标准比例配置的混凝土外,几乎所有的样品均不能承受过高的重力压迫,整个实验组近乎全军覆没。
首先撑不住的就是一号选手,也就是全部使用水泥凝结而成的“纯水泥石”。纯粹水泥或许在硬度上还能和自己的其他几个兄弟同台竞技,但一到了压力测试上,没有添加额外填料的弊病便暴露了出来。
在那面水泥墙顶端放置的木板上,张彦不过是下令站上去了四个膀大腰圆的大汉,估摸着也就才六百多斤上下,那水泥石墙的侧面就崩裂出了明显的裂缝,甚至吓得上面测试的众人一阵鸡飞狗跳,险些从那板子上直接摔落下来。
而其他的几个样品的测试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无法承受过高压力导致断裂,就是水泥比例过低导致水泥石粘性不够,才刚刚承重几百斤,就在高压下出现了变形、破碎的征兆。
第四十六章极限状态下……
要知道,现在的大汉可还没有什么钢筋的说法,混凝土那就真的只是混凝土而已。
像是优质钢材的产量本身就只够勉强供给军队的庐江来说,是绝无可能把大量的优质钢材用于铸成钢筋,提供给卫贤修筑建筑的。
或许再等上几年的时间,等庐江的冶炼水平进一步提升之后,优质钢材逐渐取代熟铁成为炼钢厂的主要产物,到了那时候,或许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学上的顶级强者才有可能诞生在大汉的国土之上。
至于现在……
按照实验的结果看来的话,只有三号样本才能够勉强作为建筑材料,应用到未来一段时间庐江的建设过程之中。
“呼,好了,那就这样吧。”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这水泥也差不多。虽然三天的时间只够他凝结到七成左右的强度,但若是简单的筛选一批数据出来,这样的实验就已经足够了。”
“卫贤,若是这种材料大规模的供应给你的话,这回再去修建整个庐江的水渠,应该难度就会小上许多了吧?”
最终给这第一次的实验结果下了结论,张彦在给庐江创造出一种优秀的建筑材料的同时,也向卫贤证明了,整个庐江郡水利系统,最起码作为户外的神农渠部分的水利系统,以现在庐江的人力物力去建造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他的身旁,卫贤此刻也没有了之前一副力不可为的模样,反而兴致勃勃的看着那场地上大大小小的一众水泥样本,时不时的还上去残渣的附近摸一摸,看一看。
他和张彦所关注的点不同,虽然从修建建筑的角度讲,能够满足现在庐江下水道使用需求的就只有三号标准的水泥石墙,但建筑又不仅仅是只有下水道一种而已……
在刚刚的一众实验中,不同标号的水泥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属性,那些配比极端一些的水泥或许不能直接用来修建房屋,但是铺设道路、给建筑密封处粘合防水之类的功能,这些材料完全可以胜任。
按照华夏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手艺,目前用来做建筑粘合材料的粘合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秦始皇帝嬴政当年修建长城时候使用的桐油,还有一种就是之前卫贤在洛阳带队修建奇观的时候,用来粘合汉白玉石所使用的糯米浓浆。
这两种材料作为粘合剂自然是极好的,但却都有各自的缺点,那就是桐油粘合并不防水,长期日晒雨淋的情况下很容易崩塌断落,必须要定期对建筑进行保养维护;而糯米浓浆虽然防水性能略胜一筹,但却也没强到哪去,一旦承受的外界冲击过大,粘合处就会被折断。
可以说,这两者都不是什么修建下水道的时候太合适的用料。
而刚刚的那种纯粹的水泥……
虽然他的称重强度很差,但若是作为密封防水的材料,显然要胜过现有的桐油、米浆很多。
更有甚者,卫贤甚至还想到了,能否将这种新型的材料结合华夏自古以来就在使用的青砖绿瓦,将建筑建造的难度再次下调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