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卫觊轻微的咳嗽声传来,张彦顿时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同时看向蔡琰的眼神之中带上了一起歉意。
“抱歉,失礼了。”
张彦轻声向着两人道歉,而蔡琰也是不恼,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目光。
只见她先是向着自己亡夫的兄长行了一礼,随后便屈膝坐在了张彦的另一侧,全然没有怪罪张彦的意思。
“张将军有所不知,前些日子父亲曾寄信于我……”
三人皆已坐定,蔡琰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还在掩饰自身窘境的张彦,随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第十六章无心插柳
“父亲在信中说,自己在洛阳受到了张常侍的很多照顾,常侍出面为他摆平了不少曾经的麻烦。”
“此次他听闻张将军您率军前来河东剿匪,便寄信于我,希望我能劝说卫家一起,为您提供便利,也算是回报当初张常侍对他厚待的恩情。”
缓缓的诉说着,蔡琰似乎非常感谢张让对他父亲蔡邕的帮助,也连带着对张彦的态度都带上了一股和善与亲近。可以说当初张让无心之中的一个小行为,却改变了蔡邕这位大儒一家人的命运,让他提前数年就回到了洛阳故土,早早终止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一直以来,琰都以为朝中宦官独断专权,如今乃是汉廷大患。却不想在宦官之中,也有着像张常侍一般明断是非,盱衡大局之人。”
“或许父亲早年曾经蒙受宦官迫害,不得不带着幼妹远遁他乡。但如今张常侍远赴千里将父亲寻回,不但在洛阳为他沉冤昭雪,更是将当年的主使者逐一清算。”
“张常侍对我父亲,乃至对我蔡家都有着大恩。而我蔡家祖训便是为人恩怨分明,有恩必报。琰虽为女身,却也当倾力以助将军。”
说罢,蔡琰微微欠身再次对着张彦行了一礼,而张彦自然赶紧虚扶对方手腕,同时心中也对卫家的行为动机有所明悟。
说起来,卫觊如今愿意这样帮助自己,全都是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东汉这个时代,无心之间产生的细微影响所导致的。
想当初,张彦刚刚拜中常侍张让为义父,张让便产生了为张彦起个表字的打算。
只是虽说张让出身于文化气息极为浓厚的颍川一郡,却由于自小进宫,没有受过什么太完善的教育,因此萌生了求助于当今那些儒林大家的想法。
邓玄、卢植、马融这些大家张让其实都有找过,只是受限于自身在士子群体中的名望实在太臭,这些人连见都不愿见他一面,更别说出面为张让的养子赐字了。
无奈之下,被这些大儒怼的满头大包的张让也只能发动自己的金钱攻势,退而求其次地开始在全天下寻找起了那些有着真才实学,同时又对他的态度没有那么恶劣的学者名流。
三找两找,当时正带着小女儿在江南、荆州一代逃难的蔡邕便被张让挖了出来。
论学问,蔡邕可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大学者,给张彦赐字的水平肯定是有的。
论名声,蔡邕虽然比不上郑玄、卢植,却也算得上名满天下,和马儒这种等级有的一拼。
这样一个宝藏老头被自己找到,张让自然是不愿意放弃,立刻开始发动了对蔡邕的攻势。
什么?家门破落?
小意思,洛阳三进三出的府邸给你提前准备好,只要你愿意帮忙,直接就能让你带着女儿在洛阳安家,不用再受到流离之苦。
什么?夙愿未了?
打听打听我张让是干嘛的,不就是想修汉史么,我不但能实现你的理想,让你主持编著汉史,还能让其他人把你也顺道编进史册,让你真正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什么?你受人迫害,还是受到宦官迫害?
张让转头就把当初那些迫害蔡邕的同僚挨个翻了出来,细细切做臊子,装进了盒子里。
一切准备妥当,张让为求保险还约上了当年帮助过蔡邕,对蔡邕有恩的中侍郎吕强,就这样亲自拎着盒子千里迢迢的跑到了荆州,给蔡邕赔罪去了。
若是再早上几年,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的蔡邕见到张让,对他的态度恐怕是不会比郑玄他们好上多少。
只是如今蔡邕已经带着女儿流浪了这么多年,早就看遍了世间的炎凉疾苦,被磨平了心中的棱角。此刻遇上张让这种阵仗,又看到了当初拼死上书保下自己的吕强,他自然是回想起了当年那些往事。
心头一软,蔡邕也就应下了张让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