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笑道:“夫人多虑了,我曾听说甄氏家族仗义疏财做了不少为民的好事,些许护卫、家仆,我不会干预,只是如果甄家做出欺压百姓,诈取民财只是我定不会坐视不理!”
张氏说道:“我定会按规矩办事,只是财政之事大人要如何处置呢?从前甄家与冀州太守合作是四六分账,不知大人要如何?”
李东说道:“那些钱全都分到他们自己的府库里了吧?这样我们五五分成,但是有一点,如果出现灾变的情况下,甄家则需要出些财力赈济百姓,如何?”
张氏说道:“遇到此事大人不说我也会做到,民妇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李大人能够答应!”李东问道:“所谓何事?”
张氏说道:“有两件事需要劳烦李大人,第一件,就是希望大人给安排民妇的府宅,至于银钱民妇绝对不会少了大人的,另一件事就是现如今甄氏想要迁移至幽州,定不会十分的安稳,那些打我们主意的士族定会横加阻拦,危险虽然不能预知,但是为了甄家的安全需要有所防范,希望李大人能体谅甄家的难处,派人保护我等孤儿寡母!”
李东说道:“既然你我已经达成协议,你便是我幽州的子民,此事不难!”
看着典韦说道:“典韦将军,你率领五百亲卫随身保护甄夫人一家人顺利到达涿郡!”典韦允诺。
张氏说道:“来人将箱子抬进来!”指着这箱钱对李东说:“此乃劳烦将军安排府邸的钱,请大人过目!”下人将箱子打开。
李东看到全是黄金说道:“甄夫人,太多了,难道夫人想买十余间房产么?”
张氏笑着说道:“其余的就当捐给官府了!民妇告退!”说完转身离开,典韦跟着走了出去。只留下一个傻眼了的李东站在那里喃喃的道:“这是受贿啊,罪过!”
李东命人为甄家在城内州牧府附近挑选一座豪华的府邸,剩余的钱全都存入涿郡的府库。
回到中山国后甄氏立即变卖府邸田地,带着家财,赶到涿郡李东已经安排好的府邸,虽然路途上有一些士族让家仆装作强盗阻路希望甄家能知难而退,但是有典韦和五百亲卫在并没有任何的损失,甄氏到了府邸后,为了表示感谢便让下人带着十万石粮食送到了州牧府充作官府的粮食。
李东命人请来了张氏说道:“甄夫人,如今幽州还有食盐生意和这可以燃烧比干柴好用的多的煤,不知道甄家敢不敢接下?只是利润分成则是二八分配,加工制作都我雇佣工人来完成,你们只负责售卖即可!”见到这只跑腿却无需本钱的买卖,张氏没有考虑直接答应了李东的要求。
李东看到幽州已经再无战事,乌桓部落全都随着丘力居投降了大汉,如今百姓安居乐业,最需要商户,如今有了河北的甄氏的加入令李东也十分满意,闲暇之余便为塞外之事而烦恼,如今扶罗韩回归王庭已经有三年多,一直没有什么消息让李东非常担心会有什么麻烦,于是命人前往塞外以探听虚实。
数日后前往塞外的探子汇报,扶罗韩虽然有心保和连之子骞曼,控制鲜卑部落降服于大汉,但是汉军袭击弹汗山王庭和连死去,王庭的声望下降到了底谷,只有少数人跟随骞曼其余,各部落首领野心壮大纷纷起兵征伐,如今征战数载,鲜卑四分五裂。
李东决定帮他们一把,如果鲜卑在这么征战下去,匈奴和鲜卑北部的丁零(又叫敕勒,铁勒)也会参与进来,如今的大汉还对付不了如此多又十分强悍的塞外民族,于是招来众将和军师商议此事。
二日后,沮授、田丰、田畴三人到达了涿郡,除了关羽、张郃、高览等驻守将领外其余众人也都坐在州牧府。
李东说道:“我打算扶植骞曼为鲜卑的首领,扶罗韩为左贤王,此二人有心投靠大汉,不过目前鲜卑各部落战祸延绵,纷争不断,长此以往的话,鲜卑和丁零等族也会趁虚而入,到时候对我大汉没有一点好处,如果扶持他们,我们的外围就会有人抵御!众位觉得如何?”
沮授起身说道:“我同意主公的看法,当初主公让我看扶罗韩是否愿意投靠大汉,我观察许久,此人的确有心投靠大汉,他曾说过如果让他们的子民能吃饱有衣穿,他当初就会阻止大军寇边犯境!”
田丰起身说道:“如果让他们壮大了之后,还会不会臣服?谁能保证?”
沮授说道:“我观扶罗韩此人不是那种野心十足之人,他也说过骞曼虽然年幼尚勇而其为人敦厚,诚实。我相信不假!”
贾诩看了郭嘉一眼,再次闭目养神,郭嘉摇了摇头起身说道:“元皓所言不无道理,但是当初的匈奴就是例子,征战不断,又被大汉数次征伐大破匈奴至使不断迁移,使得匈奴奴役的其他部族集结号称鲜卑占领了北方塞外,为今之计嘉觉得应该扶植他们一下,如果这么战下去定会让其他民族乘隙而入!”
李东下令,命军师祭酒郭嘉随军出征,张飞为帅率领幽州骑;赵云、高览率领幽云骑;苏仆延带着乌桓游骑;黄忠率领鲜卑游骑共四万铁骑每人带着一些肉干,前往鲜卑王庭协助骞曼和扶罗韩统一鲜卑,张郃带着大量步兵押运粮草随行。
大军出发后,李东也没有闲着,在涿郡以个人名誉成立了一个医学馆,让华佗在那开馆授徒,自己往来于幽州各地探访民情;寻找贤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前往辽东郡见公孙度后,出外游访听百姓议论方知大贤,管宁、邴原和王烈三人居住于此。
李东便亲自去邀请三人出仕,无论怎么说三人都不愿意出仕,最后李东无奈用折中的办法向管宁说道:“三位先生大才,如此屈就在这偏远民少之地实在可惜,不求先生出仕相助,东想要在涿郡设立一个幽州学院,只求三位先生前往教书育人,既不用出仕为官,也可以为百姓造福,两全其美不知三位先生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