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好言相劝,孙策方才暂压心头怒火,率领三军急进,扎兵新野小城,以待报仇良机。
兵马刚刚安顿,忽有人来报,故人桓阶于外求见。
孙策深知桓阶与父亲孙坚交情莫逆,情同手足,且只当其从长沙而来,便随即出门亲迎。
桓阶见孙策披麻戴孝,身具丧服,心中暗道大事不好,只恨自已路途遥远,来迟一步,耽误大事。
孙策跪地号泣道,“吾父昨日惨死于吕公之手,还请叔父为侄儿作主”。
桓阶忙趋步答礼,欲往祭奠亡灵,谁知孙策哭道,“父尸为刘表所夺,故而尚未准备棺椁。”
桓阶闻言大惊,劝道,“伯符节哀,切莫伤心过度。吾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凭三寸不烂之舌,劝其将尸首送回。”
孙策闻言,跪地拜谢道,“叔父大恩,侄儿铭刻肺腑,没齿难忘。侄儿愿用王威换回吾父尸首。”
桓阶遂赶至襄阳,入城面见刘表,具说其事。
刘表道,“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王威,两家罢兵,再休侵犯。”
桓阶拜谢欲行,蒯良出列劝阻道,“主公不可。孙策乃猘儿也,日后必成大患。可乘其虚弱,前往攻之,则一战可将其擒获。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实乃荆州之患也。还请先斩桓阶,再遣将火速进军新野。”
刘表闻言,犹豫不决。
桓阶阔步上前,高声道,“昔日,中牟叛赵,襄子起兵围攻。未合围而城墙自坏十丈。襄子击金退兵不战,言道君子不乘人之危,不迫人于绝境。中牟闻其大义,遂降。故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今孙坚新亡,其子因丧守孝,何罪之有?若景升此时出兵攻取孤儿,岂不怕为天下正义之人耻笑乎?”
刘表少时便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八俊,其人最重礼仪道德。而道德之中,又以孝字当先。当即心意已定,沉声道,“王威随吾征战多年,安忍弃之?可以文台尸首将其换回。孙策孤儿也,安忍攻之?可放其引军自去。吾意已决,众人勿再多言。”蒯良遂唯唯而退。
刘表亲自将桓阶送出城外,以孙坚尸首换回王威。
孙策遂迎接灵柩,又命人护送,将其埋葬于曲阿之原。
桓阶知孙策与周瑜有金兰之谊,遂私下登门拜访。桓阶与周异少年时交往甚密,周瑜遂对其执子侄之礼。
待得二人坐定,桓阶问及周瑜志向,周瑜笑道,“桓公此来,莫非为天子作说客乎?”
桓阶笑道,“当今天子,圣德明礼,知贤善用,从善如流,实乃明君。公瑾不往投效,莫非欲为贼乎?”
周瑜羞赧,无言以对。
桓阶遂以天子对已礼遇之事如实相告。
又告之道,“天子命吾前来,特为邀请诸公前往洛阳,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也。”
周瑜躬身施礼道,“桓公,瑜曾劝伯父北归朝廷,奈何伯父报仇心切,未纳良言,方有此身死异乡之祸。今幸得天子相邀,瑜敢不从命?”
二人商议半晌,遂定下劝说孙策归顺朝廷之计。
待得丧事已毕,孙策召集众人商议大事,桓阶果然亦在被邀之列。
桓阶心中大喜,暗道,今日大事可成矣。
真真是:孙郎年少有雄名,江左开基霸业成。引镜自怜功未竟,中原谁更与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