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珪字汉瑜,出身下邳陈氏,为人博学贤达,乃故太尉陈球之从子,扬州刺史陈瑀之从兄,名士陈登、陈应二人之父。
陈宫出列奏道,“主公,臣闻下邳陈氏,世代忠良,可遣善言之人前往游说,其必归顺。”
刘邪大喜,遂命韩融为使,出使沛国,劝陈珪归降。
此时,荀彧出列奏道,“主公,皇甫郦已归。据其回报,孙坚往攻刘表,刘表据险不出,坚守城池,两军僵持不下,胜负难料。可趁机于宛城散布谣言,使孙坚腹背受敌,首尾难顾,顺势将其招降。”
刘邪大喜,当即应允,命荀彧遣精细之人于宛城施计。
桓阶与孙坚有旧,亦毛遂自荐,愿往荆襄,劝降孙坚。
两日后,宛城城中果然谣言四起,皆言孙坚欲反,闹得满城风雨,妇孺皆知。
消息传至袁术处,袁术大惊,速召阎象、杨弘、袁胤三人议事。
阎象进言道,“主公莫忧,可断其粮草供应,遣将接管樊城,令其折返鲁阳。若其不从,则其必有反心。”
袁术依其言,遂不再供应粮草,遣使者韩胤前往传令,命孙坚退守鲁阳,又命手下大将梁纲,率军接管樊城。
孙坚闻讯大惊,速聚众人商议。
周瑜进言道,“伯父,此乃他人离间之计。袁术昏聩无谋,疑心颇重,若折返鲁阳,不仅前功尽弃,且恐久后必为其所害,不若与刘表休兵,北归朝廷,方为上策。”
周瑜亦世家子弟,乃洛阳令周异之子,其从祖父周景、从父周忠二人,皆曾官至太尉,故其心系汉室,素有匡扶天下之志。
孙坚对刘表怨恨已久,执意平定荆州,一雪前耻,岂肯听周瑜之言。
遂回复韩胤道,“汝且暂归。坚曾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战局于吾有利,岂可错失良机,随意退兵。汝可回复袁公,待吾取下襄阳,自当亲往宛城请罪复命。”
遂命程普坚守城门,拒绝梁纲所率军士进入樊城。
韩胤无计可施,只得与梁纲率军悻悻而归。
待得韩胤将实情奏报,袁术闻之勃然大怒,即刻召集文武大臣,共商起兵征讨孙坚之事。
长史杨弘进言道,“孙坚乃江东猛虎,世之猛将,不可与其力战,不若遣人密入襄阳,与刘表议和,邀其共击孙坚,到时再遣兵樊城,则孙坚必然可擒。”
袁术闻之大喜,旋即命使者韩胤日夜兼程,绕道襄阳南面,偷入城中,与刘表议和。
刘表本就困于城中,且从子刘磐援军未至,苦无良策退敌,今见袁术议和,当即应允两家罢兵,并许袁术以粟米二十万斛相赠,以为退兵之谢。
袁术得此厚利,心中大喜,即刻命大将张勋、桥蕤二人为主将,荀正、陈芬二人为副将,各引军一万,分两路进军,直取樊城而去。
张勋、桥蕤二人,性甚粗野,引兵浩荡直奔樊城,未有丝毫掩饰。
探马急报孙坚,孙坚闻之勃然大怒,即刻分兵两路,自领一军,直击张勋,另遣孙策统军,迎击桥蕤。
双方于城郊鏖战,孙坚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勇不可当,直杀得张勋大败而退,方始收兵。孙策亦如猛虎下山,轻松击退桥蕤。
忽有人来报,言刘表遣蔡瑁、张允二将偷袭樊城,已破城而入。
孙坚猝不及防,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且退往新野,再图良策。
真真是: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妄云名字与谶合,直欲起应当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