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断层,由细胞出发,到组织器官,再到个体生命,就连贯多了,
撑起了生物学、医学、营养学、农学等产业(这里笼统称为生物学和医学),构成了现代科技的第二大板块。
第二大板块,
自成体系,多是宏观经验总结,很少有严密的微观过程。
比如,病毒侵入体内,人体就会启动免疫系统,生物学家可以自信满满的把免疫应答过程描述一遍。
不过,这些细胞活动一环扣一环的反应方程式,没人能写下来,以至于很多吃瓜群众一直怀疑生物体到底是不是由化学反应驱动的。
下一个断层就更离谱了:从生命到思维。
从一颗受精卵开始,细胞长着长着就出现了思维,大脑有了思维,人就有了人性,事儿就复杂了。
一大堆各怀鬼胎的人混在一起形成群落,产生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宗教文化……
第三大板块,
统称社会科学,其规律更加依赖宏观实践总结。
没有人会从大脑的物理化学反应出发,推导出个人行为,进而再预测出群体行为,最后制定相关政策。
也没有人能精确说明,哪些化学反应控制着人的性格和智商。
再或者,把三岁小孩打一顿,对他未来成长会产生哪些影响。
以物理学那种大包大揽的性格,必然是想打破所有壁垒,统一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
其中,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谔是第一个吹响号角的物理学家,代表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其核心思想是:在生命体内运行的所有规律,必须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
可惜,那个年代的生物学、医学,甚至化学,都跟儿戏似的,看病全靠缘分,
这导致很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是独立于物理化学规律之外的一种特殊现象。
这个一两百年前的话题,至今仍然甚嚣尘上,只不过争辩双方从科学家换成了吃瓜群众。
好在分子生物学总算姗姗来迟,犹如黑暗中一道闪电,
努力打通着三大板块之间的壁垒,试图从分子层面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举俩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