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流言蜚语满天飞(1)
“然后到了吃团年饭时,你姐夫直接在饭桌上就让十弟妹把账本钥匙什么的全都还给我,说这个家还是给我管的好,她管不了。阿姑那个时候连个屁都不敢放。大年初一那天,她倒是还想耍赖给十弟妹留点东西,只是你姐夫哪里肯?母子俩据理力争,最终还是你姐夫占了上风。所以现在,他们虽然还在说些酸话,但只要我提一嘴祭祖的事情,他们就谁都不敢再指手画脚了!”
慕皎皎听了,便也含笑点头:“你这么做就对了!不过这件事姐夫能选择站在你这边,他也是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回头你对他好些,也别让他夹在中间难做人。”
“这个还用你说么?我心里自有分寸。”慕敀敀笑道。
在魏家过了一夜,第二天用过早膳,崔蒲和慕皎皎才一起启程回到天长县。
这春酒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事情才算是了结了。
十五过后,衙门开印,便又是一番新的忙碌。
在这期间,蒋家所有人都吊着一口气,却发现崔蒲根本什么都没对他们做。吃春酒时碰上了,他也只是冲他们微微一笑,和气得很,仿佛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蒋二郎听说后便冷笑道:“我早说了,这个人根本没那么可怕!而且咱们家前前后后一共捐了两千贯,这钱可不是打水漂的。咱们蒋家在天长县的实力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偶尔动一动咱们家可以,但这么接二连三的下手,他也得掂量掂量!”
“你少废话!好好给我读书去,以后这种事情不许再插手!”蒋老爷厉声呵斥道。
蒋二郎撇撇嘴,很不高兴的走了。
等时间进到二月,扬州早暖和了起来。柳枝抽绿,花朵竞相绽放,暖棚里也不用再烧东西供暖了。
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地面上的甘薯茎叶已然是郁郁葱葱,十分的可喜。在正月招待客人时,慕皎皎还曾叫红豆摘了上头细嫩的茎叶炒了一盘菜送给客人吃,深获客人喜欢。
而现在,茎叶渐渐老了,便说明下头的甘薯开始长成了。
到了二月上旬,吴先生小心的挖开一角,便果然挖出来两根有大拇指粗细的甘薯。慕皎皎命人将其中一根削了皮切成小丁,另一根则放进火堆里烤熟了剥了皮,一样切成小丁,分给大家食用。
明明眼前一人就只有一小口、几乎都不够塞牙缝的量,但大家的神情却异样的肃穆,拿着筷子的手也不禁微微发抖。仿佛摆在眼前的不是什么食物,而是世上最珍贵的珠宝一般。
崔蒲率先夹了一块生的入口,咬一口脆生生的,立时便有一股甘甜的味道钻入喉咙深处,令他连连点头:“好吃!和莲藕一样,又脆又香!”
再夹起烤熟的那一块,小心的放入口中,他立马双眼圆睁:“好香好香,好甜好甜!这烤熟的比生的吃起来还香甜了十倍不止!大家赶紧试试看!”
有他领头,庄先生、吴先生、许先生,乃至魏庄王十七郎也便都将跟前的吃食送入口中。
这香甜却又带着几分异样的口感赢得了大家一致的赞许。
尤其是吴先生,他一向精于水利,对于稼穑方面也有所涉猎。这一生一熟两口食物入口,他立马双眼放光,赶紧放下筷子站了起来:“这东西是真好!味道香甜,而且里头的东西也和咱们现在食用的小麦稻谷差不多。若是确如夫人所言可以长到两个拳头那么大的话,的确可以用来果腹!而且一株苗就能结出四五个这么大的,这产量可是比稻谷高多了!县尊,咱们这个东西真的种对了!”
崔蒲这些日子何尝不是心中忐忑不安?
直到听到吴先生这话,他才算是放下心来。连忙便点头道:“这样说的话,那么等再过些时日,等暖棚里的甘薯长成了,咱们就可以再重新育种,然后找真正的田地种下去了!”
“没错!”吴先生赶紧点头,“对了县尊,属下有一个挚友,对稼穑之事十分着迷,在种植各种作物上的经验也比属下丰富多了。年前属下给他去信说了关于县尊您决心培育甘薯一事,他对此很感兴趣,已经来过十多封信询问进展了。属下以为,不如咱们干脆也将他请来,让他也帮咱们出出主意,您觉得可好?”
“好啊!本县手下本就缺这类人才,吴先生身边若是有人推荐,本县自是求之不得!”崔蒲想也不想就点头。
“那属下这就去给他写信!若是有他在,这事必定事半功倍!”吴先生忙道。
“既然是给本县搜罗人才,那岂有本县不出面的道理?为表对他的敬重,本县也给他修书一封,亲自请他一回吧!”崔蒲想想道。
“县尊您要是肯出面,那么此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了!”吴先生激动的道。
“是吗?照你这么说,那本县这封信还是写定了!”崔蒲笑道。
吴先生所言不差。
崔蒲一封信过去,那人果然立马回信答应了邀请,并表示接到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快马加鞭的往天长县赶来。
崔蒲立时也开始着手开始寻找适合种植甘薯的地方。
而在这件事情上,他碰了许多钉子。
把下头各个镇的负责人召集道跟前,崔蒲便道:“年前本县就已经给你们都放过话了,年后要从你们下头的镇里找一个村子来种新东西。要是这个东西真种成了,那可是大功劳一件,以后不止那个村、甚至连整个镇子都会跟着名扬天下。若是种不成,本县也会给与一定的补偿。现在你们可有主动请缨的?”
被推举过来的乡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面上都满是为难之色。
一个人期期艾艾的道:“县尊有心为百姓谋福祉,这是好事。只是某回去后,和镇上的长老们商议了一下此事,然后又将下头的里正叫来转告了县尊您的话,再让他们回去和村子里的人商议。结果他们回来告诉说,村民们都习惯了种稻子小麦,对这新东西不懂,怕种坏了,耽误了国家大事,所以不敢接这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