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衣道:“咱们不如这样,台下瞧热闹的,不知道有没有哪位是秀才,亦或是有功名的才子?”
霎时间鸦雀无声,这时候,有两三处的人群忽地热闹起来。
“我们这儿有才子。”
“这儿也有……”
“还有我!”
“……”
人群炸开了锅,个个都觉着自己是才子,纷纷想要上去露一露脸,说不定能得台下某位佳人的青睐,在这西子湖边成就一段佳话。
正当那些人想要挤上台之时,台下忽地有人朗声喊道:“我们这儿有位苏灵,苏才子,杭城苏家之后,自幼饱览群书,所著有《唐风》、《雅韵》二篇,不知可否一试!”
顿时人群骚动起来。
“啊呀,是苏灵公子。”
“苏小公子可是苏大人的后人!”
“苏小公子所著《唐风》、《雅韵》二篇,早已经传唱大江南北,真是才华横溢,天赋过人哪。”
这苏小公子上台,自然是没人有何异议。
这边刚刚引的人群轰动,那边又听到一人喊道:“咱们公子爷唐怀沙,苏州唐门之后,人称‘小伯虎’,不知可否一试?”
众人听了,纷纷鼓起掌来。这唐公子不但文采斐然,尤其擅长书画,这一次若是上台,必留下墨宝。
唐公子刚走上台去,又有人喊道:“今日,柳如风,柳公子也在这儿,柳公子是今年乡试的第一!也当请柳公子上来露一手!”
“好……”
“啊呀,今日真是不虚此行。”
“是啊,哪里想到,江南八大家文豪世家中,名头最响的苏、唐、柳三家,竟然都到了。”
那戏班子领班看到这场景,真是心花怒放。今日先不说别的,到时候讨点赏钱,那肯定是一大笔的收入。若是能让这三位才子留下几件墨宝,现场拍卖一下,那又是一大笔的银子,就是抽几分的利就发财了。
三位才子一上台就让人觉得气势不凡,萧应禛也是兴致颇高,龙颜大悦。这些青年才俊,都是帝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今日出来,顺道若是能发现几个治国之才,也算是不虚此行。
又是一段鼓乐之后,那青衣道:“咱们今日能请到这一对珠联璧合的佳人,还有三位名头响当当的才子助兴,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今日,就以这良辰美景,才子佳人为题出对子,至于谁的好,那就全看大伙儿们的喝彩叫的响不响,给的打赏钱多不多,你们说可好?”
那青衣说毕,只听到台下传来炸雷一般一声“好!”
几个小生跑下台去要打赏,众人兴致极高,给赏钱自然也爽快,你十文,我八文的,不一会儿就把这面盆子装的满满的,真当是“盆满钵满”。
三大才向萧应禛行了礼,萧应禛却是微微笑了笑,竟没有还礼,只是拉着安如锦的手,大马金刀的站着。
三人行礼,萧应禛没还礼,照常理,这是极不尊重的举动。不过三大才子对视了一眼,又看萧应禛虎目如炬,霸气凛然。三人竟被萧应禛身上的气势所慑,退了下来。
柳如风又行了一礼道:“这位公子,有请了。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柳如风头一个出题,出的乃是一道千古无解的题。他看萧应禛太过霸道,有意想为难他一下。
众人一听此题,顿时就笑了起来,好奇地瞧萧应禛如何应对。
安如锦听了这题,倒是莞尔一笑,竟是忍不住想笑了起来。
萧应禛一听此题,也是颇觉好笑,他倒不是觉得此题简单。此题他曾经听翰林院大学士提起过,说是此题奥妙无穷,若想要硬对上一个,倒也是不难,只不过意境上要比的上前句,那就难了。
大学士苦思冥想,有一日酒醒时分,终于偶得了一句,虽然意境上算不上超越前句,但总算也是可以说算的上不相上下。
安如锦素日也喜欢吟诗作对,那一日大学士跟萧应禛说这个对子之时,安如锦也在旁边,难怪她听了觉得甚是有趣。
萧应禛宠溺的看着安如锦,问道:“这题,不如你来答?”
柳如风一听,顿时觉得有些气愤,这两人竟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竟似乎此题在他们二人眼中,随便一个妇孺老人都可以答的上来一般。
安如锦笑道:“黄……公子,还是你来答吧,柳公子是难得的人才,你求贤若渴,可不能怠慢了人家。”
萧应禛点了点头,一抬手,众人停了说笑,且看他如何应对。
萧应禛从容答道:“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此句吟罢,全场头一个惊叫的,并非别人,竟便是柳如风!
柳如风跟着读了一边,惊叹道:“秒啊,真是秒极,妙极!公子真是学富五车,才冠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柳某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