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神话降临 暗泽龙王 > 大唐诡闻录 山海烛龙(第2页)

大唐诡闻录 山海烛龙(第2页)

以李白的才华,他当然可以入朝堂获得赏识;以李白的个性,他当然不能居于中枢核心,屈身于权贵。长安城太小,容不下他的狂放与傲气。他那双傲慢的靴子,让他和自己的使命渐行渐远。脱靴的高力士,才是皇帝宠信的人。

崔北海得知消息怅然了很久,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他欣赏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愿意李白为了他而选择屈身权贵,那将是大唐乃至人类的损失。

但发展李白的任务显然失败了,崔北海将调离,他的下一个任务不再是在长安「治魅」,而是前往洛阳「止戈」。只是日程未定,他依然在长安一带盘桓,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对手,对方拥有能杀死他的能力,他向组织汇报:想完成这次任务之后再行离开。

长安城有大唐的风华,玄武门有陈旧的血迹。大唐拥有农耕文明的富饶,而它的统治者血液里依然有游牧民族的野蛮尚武,规则很简单:击败敌人,杀死敌人,胜者为王。

长安城政争的流血从来没有停止,鬼魅也从未消失。唐太宗威严善战,杀人如麻,也曾为群鬼骚扰,夜不能寐,世人都说幸亏尉迟敬德、秦叔宝两位大将殿门护持,才得以安歇。民间更是传说,工匠画了两位大将的画像张贴于宫门,之后群魅销声匿迹。

只是没人提起:宫门旁侧还悬挂了一面小小的木牌,上刻「山海」二字。也没有人会知道崔北海曾经为这座长安城做过什么。

大唐乃至后世万民都记得大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死后,唐太宗说过那段著名的话:

「以铜为鉴(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然而没有人记录崔北海和他的同僚,他们是大唐之镜,潜伏于长安的夜色中,烛见妖魔,退治精魅,守护万家灯火。长安城的达官贵人和百姓也不会知道:崔北海最后一次在长安的任务,遇到了他一生的劲敌。

崔北海一直策划刺杀安禄山,但这不属于他的职务范畴,对官吏进行督察侦缉归为「刺奸」,是另一个组的业务。从私心讲,他对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有深厚的感情,对城里烟火气的生活,忙碌的百姓更有一种别处没有的亲切感。

这种人情味是很危险的,「山海」的成员不需要有这种奢侈的情感。他们只需要忠实执行组织的命令,同时隐匿自己的行踪。

崔北海只好曲线救国,他官面上的身份是太史局(钦天监)官员,那么利用这条线对朝廷进行警示,将安禄山即将造反的消息放到明面上警示。

这件工作还在筹备的时候,崔北海就遭到了刺杀。当他一袭白衣行走在朱雀大街时,他感觉到自己被跟踪了。他为了不波及无辜,飞身穿过鳞次栉比的房屋,跃过城墙,将跟踪者引到了城郊荒野。

苍白的手从地下伸出,如一片密林,有夜枭一样的声音响起:「请白衣君子到地府饮酒!」

3

崔北海解下酒葫芦,向四周倾洒酒液,酒水泼洒之处,那些密集的手冒出阵阵黑烟,飞速缩了回去。

接着一个巨人从树林中走了出来,高达二丈,胸前是一张活动的人脸,神情变幻着喜怒哀乐,观之令人心惊胆战。

崔北海从他葫芦里放出七色烟雾,这是他多年治魅收服的精怪。某些恶行昭彰的厉鬼,道行太低的魑魅,都已经被他化作了酒水。

巨人反手扣住了胸前人脸的眼睛,从那双眼睛中流出了血水,人脸张嘴咆哮,发出惨厉的嚎叫。

砰!砰!砰!

七色烟雾逐渐烟消云散,最后酒葫芦也炸开了,巨人的双足双手已经被斩断,他残余的身躯也几乎有一丈高,化为淤泥后如水银泻地一般卷向崔北海。

崔北海跃起空中闪避,此刻树林中又走出两名巫师模样的人,一个摇晃着头骨制成的法器,一个甩动一根漆黑的长鞭袭击在空中无处借力的他,卷中了他的一条手臂。

「是安禄山的人!」崔北海瞬间下了决断,再拖下去自己就无法脱身了,他当即借鞭子反卷的力道,冲向突袭的两名巫师,从自己腰间掏出腰牌,猛力抛向空中。

「移山!填海!」

咔拉一声,骨头断折的声音响起,两名巫师被凭空出现的巨石压死在地上,另一块巨石压住了变为淤泥的巨人,将其牢牢压入地下。

崔北海被鞭子卷中的左边胳膊已经失去了知觉,冷冰冰地垂在身侧,他撕开袍袖,发现手臂上出现了蝴蝶刺青,正向着肩膀蔓延——显然,巫师们相互配合,给他下了死咒。

崔北海挥刀自断一臂,壮士断腕,不是为了求生,而是为了完成未竟之志。他给伤口止了血,大踏步向长安走去,重新挂在腰间的腰牌上,「山」字的金色已经消褪。

李白见到了朝堂之上的丑恶,也见到了达官贵人府邸潜藏的魑魅,磨牙吮血,蠢蠢欲动。李白在太史局(钦天监)见到过两次崔北海,他消瘦了许多,并失去了一条手臂。李白问他,他只是淡淡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大唐天宝十年,和李白痛饮一场后,他离开长安,动身去了洛阳投军。

大唐天宝十二年,李白登高怆然写下「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深深思念这位好友,但李白再也没有得到崔北海的消息。

时间很快来到大唐天宝十四年正月,太史局(钦天监)上密疏:妖星见于涿州分野,主刀兵。这几乎是明示:安禄山这厮要造反。显然,这是崔北海留下的伏笔。

然而这一纸密奏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皇帝对于安禄山的忠诚毫不怀疑。这年二月,安禄山派副将入朝,请求新的人事任命:多达三十二名汉将将被替换为番将,这几乎是赤裸裸地宣示:麻利儿地都换上老子自己的人,父老乡亲们看好啊,老子就是要造反了!

兵部尚书韦见素同杨国忠一起面见皇帝表示反对,却遭到了皇帝训斥,一时朝野震动。

同年,安禄山起兵反叛,大唐帝国一时从诗酒繁华陷入烽火燎原的境地。安禄山兵锋过处,不少州县望风而降,不少村落生灵涂炭。

4

在洛阳城外的一个村落,安禄山的前锋一部伏击了唐军的侦察小队,包围了剩余的一名唐军玄甲斥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