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假日》放映火爆之时,林子轩也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消息。
波士顿的地方法院愿意受理林子轩的案子,《大西洋月刊》也愿意提供相关的证据。
如果他们搞错了小说的作者,那么《大西洋月刊》也会负有责任。
这件事在美国文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美国读者喜欢《老人与海》这本小说,他们也想弄清楚真正的作者是谁。
原本准备出版《老人与海》的纽约大学出版社也暂停了出版事宜,等待着判决结果。
美国在1790年颁布了版权法,只要在美国境内发表的作品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各大出版商绝不想惹上麻烦,否则将会面对天价的索赔。
这件事在国内看来是闹剧,但在美国却是很严肃的事情,因为法律就在那里。
林子轩安排了手里的事情,准备前往美国。
他不是自己一个人,还要带上郑证秋和周剑允,准备考察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运作模式,希望能够和这些公司达成合作关系。
就在这时,从北平的外交部来了一个人。
∨,此人叫做王庚,现在隶属于陆军部,他19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保送美国留学。
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在西点一贯成绩优秀。
随后归国,供职于陆军部。
旋又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
林子轩和季鸿明的事情引起了中国驻美国大使施肇吉的关注,他把情况反馈回北洋政府的外交部。
《新闻报》在国内的影响力很大,国内文坛对这件事颇为关注,舆论分成两派。
一派支持林子轩,包括胡拾和周作仁等人。
和严独贺的想法一样,他们觉得如果《老人与海》不是林子轩写的,那么林子轩根本没必要争这个虚名。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林子轩写的新诗,还是《雷雨》,都证明了林子轩的写作才华,而季鸿明更像是个投机者。
另一派支持季鸿明,那些人觉得连美国人都承认了季鸿明是作者,你还争什么。
一旦引起外交纠纷,你承担得起么?
这些人一向崇洋媚外,认为洋人说的都是对的,生怕惹起纠纷,招致洋人不高兴。
此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是顾维均,是一位相当有担当的外交家。
他的意思是能够内部和解的就不要走法律程序,当然前提是把事情弄清楚。
他派王庚前来找林子轩斡旋此事,同时确保林子轩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尊严的事情。
王庚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还有文学学士学位,和林子轩有共同的话题。
如果林子轩只是个普通人,大可不必如此,但林子轩不仅身后有林家,还是个银行家和文学家,甚至还在一部电影里做了演员。
因为出演了《上海假日》,林子轩享受到了明星的待遇。
虽然他演的并不好,但风度翩翩的外形,深沉内敛的性格,就凭着在荧幕上塑造的新闻记者这个角色,让他成为上海滩大家闺秀心目中的男神。
这是占了一个好剧本的便宜。
林子轩和王庚闲聊起来,两人的家庭和教育背景都差不多,倒是能谈得来。
王庚是江苏无锡人,官宦家庭出身,仪表堂堂,文武全才,又是外交官的身份,在北平的社交圈子里是个明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