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六根互用的相状,佛陀举出了六位为证。这当中有三位是圣人,有三位是凡夫。佛陀说,阿难!比方说你看看,在这个楞严法会当中,阿那律尊者无目而见,他不需要眼根也能够见到种种诸物。阿那律尊者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佛陀一说法他就好乐睡眠,就打瞌睡。佛陀种种诃斥以后,他生起增上惭愧,七日七夜相续用功,结果眼睛失明。失明以后,佛陀叫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成功以后成就半头天眼。他的头前半段是可以看到,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后半头就看不到,叫半头天眼。所以他也不需要用眼根来看,他眼睛没有作用,但是他用头部,他往左边看,往右边看,他还是看得到,他用身根来照见诸法。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其实六根它内在的心性是相通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跋难陀龙王它本身出生的时候,因为过去的业力,它耳朵就已经失聪,它是用头上的角来听声音。这个是凡夫,前面那个是圣人。“殑伽神女”,殑伽就是恒河。恒河神女在闻香味的时候也不是用鼻根,而是用眼根来闻香。这个也是凡夫。“憍梵钵提,异舌知味。”憍梵钵提翻成牛呞。牛呞尊者在尝味道的时候,他是不用舌根就能够知味的,这个都是由修学三昧所成就的功德。“舜若多神,无身觉触。”舜若多就是虚空。虚空之神他本身没有身体,但是他也能够感觉到身上苦乐的触法。那么他是怎么感受到的呢?他因为过去的业力,没有身体的感觉,他觉得很痛苦。佛陀慈悲,以光明来照射他(这个“映”就是照射),使令他的色身暂时地显现。他那个显现是佛陀的光明所照射,所以他的身体的本质就像风一般“若有若无”,它的本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他那个“若有若无”,还是让他可以感觉到那种苦乐的感受,这是佛的光明所加被。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这个寂灭声闻指的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他入了灭尽定以后,整个前五识的受消灭了,第六意识的想也消灭了,第七意识的行阴,就是这个思心所染污的这一部分也消灭了,所以他的受、想、行,行是灭一部分,受、想是全部灭掉。那么身为一个灭尽定的三果以上的圣人,比方说迦叶尊者,他内心当中已经长远灭掉了意根,第六意识的想跟第七意识的行。这个行阴也是,染污的行灭掉了,清净的行是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他第六意识的想心所已经消灭了,但是他还是能够圆满了知一切法的差别。他想象事情根本不用第六意识的想,他也可以想象很多很多的事情。佛陀举这六个例子,也就是证明六根的互用。这当中,凡夫是由业力所招感,圣人是修学圣道所成就。
这个“六根互用”,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他说,前面经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像太虚空。太虚空是相通的,你现在在太虚空当中放了六个容器,这个容器是暂时的吧?你把六个容器拿起来,它又恢复成太虚空。也就是说,其实六根是因缘所生法,我们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六根,那是因为没办法。一念不觉以后向外攀缘,结果眼根去黏色尘,黏久了以后你就离不开色尘,你一天到晚跟色尘在一起;耳根就跟声尘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黏久了以后,你就跟声尘在一起。那么现在你怎么样呢?“脱黏内伏”,把它拔掉,你眼根不要老是跟色尘在一起,就是把它观照,把它拔掉。拔掉以后,你“把心带回家”,这个时候你六根就可以相互作用。就是把这个容器拿掉以后,回复到太虚空,这个时候就相通了。
未二、示互用所以分三:申一、示妄体本真;申二、指现量为证;申三、示以修显性
那么六根之所以互用,它的道理,它的理由在哪里呢?这个“所以”就是理由。这当中有三段。
申一、示妄体本真
首先讲出这个道理,就是虚妄的本体当下就是真实。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盘,只就是一念的迷而全真成妄。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佛陀说,当我们六根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重的障碍被圆满拔除,被这个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慢慢地拔掉以后,这个时候“内莹发光”,内在的自性光明(这个“莹”就是照耀),产生一种光明的照耀。这个光明自性照耀一照出来的时候,不得了!产生什么变化呢?我们生命当中的浮尘(这个浮尘指的是正报的五阴身心),还有器世间(指的外在的山河大地,依报的环境),这整个我们有漏的依正二报,这种生灭变化之相,就好像是热汤消除冰一样,整个融化而转成一个“无上知觉”。
其实,本经的修学是破根尘,“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当然它先破尘,先破外在的尘,再破六根里面的受、想、行、识。那么大家会问,我平常看东西是靠眼根,听声音是靠耳根,把外尘破坏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我把眼根也破坏了,把六根也破坏了,那这个怎么办呢?
其实它不是破坏,它是一个转化,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一句话的关键词眼在这个“化”,“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就是说,你本来是一块冰块,冰块就是障碍重重,很死板,你现在把冰块化成水,它的本质没有变,还是湿性。你说我眼睛看东西,那么佛陀的眼睛干什么呢?佛陀的眼睛还是看东西。只是他眼睛看东西,他有无量的波罗蜜;我们眼睛看东西,产生很多的障碍。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回光返照。所以你修成就以后,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还就是用你这个六根,只是这个六根是从冰块转成一个柔软的水,作用不同,本质没有改变。它是一个转变。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哦,原来成就圣道,六根还是六根,但是它是一个跟无上知觉相应的六根,不是跟烦恼相应的六根。这个地方讲到“妄体本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申二、指现量为证
【图二】
这以下,佛陀指出现前的事相来证明六根的确是可以互用。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怎么知道六根可以互用呢?佛陀说,你不用等到成就圣人,我现在就可以证明给你看。比方说,阿难!世间上有一个人“聚见于眼”:世间上的人,由于过去的妄想,就习惯性把见的功能聚集在眼根当中,聚久了以后,他的看就靠眼睛。就像走路,你在草丛中不断地走一个地方,走久了,草丛也被你走出一条路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凡夫经常把一念心性聚集在眼根当中去看事情,聚久了,这个眼根就变成一个见的功能。
现在呢,“若令急合,暗相现前”,老是靠眼睛在看东西的这个人,假设你叫他快速地把眼睛闭起来,这个时候他的眼根一定是产生一个暗相而一无所见。“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如果前面站着一个人,那么这个闭眼睛的人对前面这个人的相貌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完全都不知道。你看,你把眼睛闭起来,有人站在你前面,这个人不管是头,不管是身体,不管是脚,你完全看不清楚,这是正常的。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但是,如果这个闭眼睛的人可以用手来代替他的眼睛,用手去摸这个站在前面的人,循着这个人的身体,摸到他的头,摸到他的身体,摸到他的脚,“彼虽不见,头足一辨”,虽然这个闭眼睛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相貌,但是他透过手的摸触,也可以知道,哦,这是头,这是身体,这是脚,很清楚地能够分辨得出来。“知觉是同。”也就是说,你利用手的摸触的知觉跟用眼睛的知觉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其实,六根在向外攀缘的时候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在往内回光返照的时候是相通的。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举例子说,不一定要像佛菩萨,要像阿那律尊者用头来看一切法,不一定。你就是凡夫,用手也可以代替眼睛。你看那些眼睛瞎的人,他的耳根特别厉害,他听脚步声就能够知道谁来了,就跟眼睛看一样,“知觉是同”,他的判断力也是正确的。所以说,这个六根其实是有现量可以证明的,是可以互通的。
申三、示以修显性
当然,这个互通必须要有方法。这以下佛陀指示修德的方法,来开显内在的性德。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缘见因明”,一般人的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们之前讲过,一般人的六根要靠外在的尘境来启动。所以,“缘见因明”,眼根要靠外在的光明相才能够产生见;“暗成无见”,如果暗相现前就不能产生见了。
但是,修行人就不一样了。修行人“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当我们的六根经过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自性的光明显现的时候,我们的眼根就不再假借光明,也能够见物。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外在的一切暗相都不能障碍他的见性。所以,“根尘既销”,自性的光明既然显现,根尘自然脱落。这个时候他的本觉的光明自然就能够圆满无上菩提,跟无上菩提相应。
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前面也讲过,重点在“根尘既销”。《楞严经》就是对治根尘,其实它也对治六识,但是你六根不动,六识就不能动。他先脱离六尘,然后再处理六根里面的受想行识这四个心法,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往内走。总而言之,你今天要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从今以后,你在眼睛当中要多注意,不能用眼光来看,要用心光来看,向内去看,用智慧来看。
我想《楞严经》一再讲一个观念,就是说,什么是生灭的因缘?什么是永恒的功德?生灭的因缘就是说,我们因为过去的颠倒、一念的迷情,我们六根向外攀缘。眼根攀缘色尘,结果被色尘给绑住了、被黏住了;耳根攀缘声尘,耳根就被声尘绑住了。结果弄到自己很多功德都表现不出来。本来是百千大海,结果变成一个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