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医学三字经的作者是单选题 > 第2章(第3页)

第2章(第3页)

兼郁火小柴清寒热往来咳嗽者,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治之。

姜细味一齐烹《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人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匮辨注》有论。

长沙法细而精《金匮》痰饮咳嗽治法,宜熟读之。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少阳为半表半里,邪居其界。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

寒与热若回翔寒热必应期而至。

日一发亦无伤邪浅则一日一作,邪深则二日一作。

三日作势猖狂疟三日一作,时医名三阴疟,留连难愈。

治之法小柴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初起,俗忌人参,姑从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钱。

热偏盛加清凉小柴胡汤加知母、花粉、石膏、黄连之类,随宜择用。

寒偏重加桂姜加干姜、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邪气盛去参良身热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一钱。服后食热粥,温覆取微汗。

常山入力倍强小柴胡汤加常山二三钱。俗云邪未净不可用常山以截之。不知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驱邪外出之品。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大虚者独参汤虚人久疟不愈,以人参一两、生姜五钱,水煎,五更服极效。贫者,以白术一两代之,热多者以当归代之。

单寒牝理中匡单寒无热名曰牝疟,宜附子理中汤加柴胡治之。

单热瘅白虎详单热无寒,名曰∶瘅疟;或先热后寒,名曰∶热疟,俱宜以白虎汤,加桂枝治之。时医以六味汤加柴胡、芍药治之。

法外法辨微茫以上皆前医之成法。更法外有法,不可不辨而治之。

消阴翳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太仆注慎勿忘王太仆消阴制阳等注,千古不刊之论。赵养葵遵之,以八味丸益火之源,六味丸壮水之主,久疟多以此法收功。

痢症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王损庵论痢,专主湿热。其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热胜湿赤痢渍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热,阳邪也。热胜于湿,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

湿胜热白痢坠湿,阴邪也。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调行箴须切记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四句为治初痢之格言,须切记之。

芍药汤热盛饵芍药汤调气行血,虽为初痢之总方,究竟宜于热症。

平胃加寒湿试寒湿泻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姜、泽泻、猪苓、木香治之。久而不愈,送下香连丸。

热不休死不治方书云∶痢症发热,不休者,不治。

痢门方皆所忌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和,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若概以为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陷入变剧者。

桂葛投鼓邪出时医有发汗之戒,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若头痛、发热、恶寒,有汗宜用桂枝汤法,无汗宜用葛根汤法,鼓邪外出,然后治其痢。

外疏通内畅遂此二句是解所以发汗之故也。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嘉言书独得秘喻嘉言《医门法律》中,议论甚见透彻。

寓意存补金匮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

心腹痛胸痹第七

心胃疼有九种真心痛不治。今所云心痛者,皆心胞络及胃脘痛也。共有九种,宜细辨之。

辨虚实明轻重虚者喜按,得食则止,脉无力。实者拒按,得食愈痛,脉有力。二症各有轻重。

痛不通气血壅痛则不通,气血壅滞也。

通不痛调和奉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高士宗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一虫痛乌梅丸虫痛,时痛时止,唇舌上有白花点,得食愈痛。虫为厥阴风木之化,宜乌梅丸。

二注痛苏合研入山林古庙及见非常之物,脉乍大乍小,两手若出两人,宜苏合丸,研而灌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