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了幕府军后俞化龙带着人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京都城下,按惯例先劝降一波,劝降不成再攻城,澳宋天兵乃“仁义之师”打仗都是先礼后兵的。
不过京都作为立本的权力中心,城中之人多为武士公卿,就算德川秀忠新败,他们也不会因为澳宋的几句话就投降,特别是德川秀忠还等着他的勤王之师呢。
俞化龙见对面不愿投降,那么就攻城吧,说实话立本人的城池修的真不行,一股子小家子气,对于澳宋人炮击防御效果是真的差,一炮下去必能打下来不少城砖。
听着城外隆隆的炮声,京都城里的“大人物们”的人心开始浮动,特别是作为天皇的后水尾更是不堪。
之前后水尾听说德川秀忠吃了败仗高兴的不行,现在澳宋真把炮打到城墙上了,他又开始怕的不行,生怕澳宋人打进来把他给咔嚓了。
而德川秀忠则好的多,他不像后水尾躲在皇宫里瑟瑟发抖,为了提振士气他还去城墙附近转了一圈。
不过当他看到澳宋炮击有多么强力时,他坚守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作为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之前在野战时败的太快,以至于他都没见识到澳宋人的真正实力。
现在澳宋打固定靶直接来了个火力全开,德川秀忠才算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国崩”。
他心底升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幕府军的人肉怎么能和澳宋人强大的铁炮和国崩对抗呢?
俞化龙放下望远镜,炮击的效果让他很满意,刚才有人向他提议用纵火弹往京都城里打,相信木制建筑居多的京都就算不能烧成一片火海也能严重打击守军士气。
但是俞化龙拒绝了这个“省时省力”的提议,这倒不是俞化龙遵守人道主义,怕杀伤平民,何况能住在京都大多都是贵族和他们家仆,哪来那么多平民?
主要是万一纵火弹真引起大火把京都烧成了一片白地怎么办?俞化龙还想接手一个相对完整的京都呢,而且城里的东西以后都是澳宋人的,只是让立本人暂时保管而已。
就算这次不会统治立本,但是总有一天澳宋会把整个立本纳入殖民统治,成立立本总督区。
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俞化龙并没有扩大范围搞破坏,要全打废了,以后的立本总督会骂娘的。
眼看澳宋人的炮击就要把城墙轰塌了,德川秀忠开始烦躁了起来,他已经看清了澳宋人的实力了,没了城墙的庇护幕府军只能是澳宋人手下待宰的羔羊罢了。
他决定再操作一把,带着人突围一波,只要自己突围出去了,和勤王大军一合流就还有机会战胜澳宋人。
不过当他表达了突围的想法后,他的幕府大军却没有热烈的响应他,之前在城外败的太惨,幕府军的士气早就低到了谷底,守城尚可,让他们去突围直面澳宋人就有人不愿意了。
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和武士居然怯战,气的德川秀忠大骂:“你们还是不是男人,还有没有血性,没有一点武士的荣誉感…(剩下骂的脏的就不写了)。”
发了一通脾气后,德川秀忠突围的想法也就此作罢,他不可能自己带着家臣和亲兵往外冲吧?那样就不是突围了,是送死!
回到二条城的德川秀忠开始反思,他发现好像是被自己的回旋镖给打到了。
之前他为了削弱地方的大名和武士,不仅从物理上减少武士的数量,还从精神上对武士道精神进行了阉割。
大搞去武士道精神,压制立本国内的尚武精神,大搞诗酒茶等文化建设,三天两头就组织公卿搞诗酒茶会,主打的就是一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上行下效立竿见影,立本国内的尚武精神被压下去了,地方上的大名和武士也更听话了,似乎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精神武器他是双刃剑,不可能只影响敌人不影响自己,以为自己是尤里啊?此举虽然让地方大名和武士的战斗力下降了,但是也让德川家手下的军队战斗力下降了。
在和平时期这一套还行,军队战斗力下降就下降吧,还利于德川的家的统治,没了武力也没那么多人造反和“下克上”。
但是一遇上强敌就拉了胯了,澳宋人强势入侵,德川秀忠打七伤拳把自己打废了,连敢和他一起上阵拼命的人都找不到太多。
要是放在“战国”(立本战国)时期,不得一堆人跳出来嘴里喊着:“为家主尽忠。”然后去送死。
想通这些,德川秀忠绝望的闭上了眼睛,然后让家仆笔墨伺候,用汉字写下了一封投降书。
“给城外的澳宋将军送去吧。”
说完看着去送信的家仆,德川秀忠又自语了一句:“愿天照大神保佑,希望那澳宋人不是暴虐之人。”
德川秀忠作为统治者面上信神,在内心里一直对这些鬼神之说不太感冒,但是在此时他希望这世界上真有神佛能护佑德川家。
俞化龙接到了德川秀忠的投降信后下令让炮兵停止炮击,步兵准备好接受战俘,虽然德川秀忠写的是繁体字,但俞化龙并没有阅读障碍。
“这老鬼子的书法还挺好,毛笔字写的有模有样的。”说完俞化龙把德川秀忠的投降书保存好,以后可都是可以用来吹嘘的战利品。
果然炮火一停,德川秀忠就带着人出城投降了,一队队幕府军从澳宋军队面前走过,然后把他们的武器扔到澳宋人面前。
德川秀忠也在十几个家臣的陪同下走到俞化龙面前,他们已经被搜过一次身了,身上绝对没有热武器。
在澳宋大军的注视下,德川秀忠弯下了他的腰然后把自己的佩刀向俞化龙双手奉上。
等幕府军投降完了以后,俞化龙吩咐手下士兵进城,而他则先和德川秀忠留在城外,越接近胜利越要谨慎,等部队进城彻底确认安全后,俞化龙才会进城。
等先头部队回报以后,俞化龙才进城,德川秀忠很识时务的为俞化龙牵起了马,不过俞化龙骑着欧陆的高头大马,而德川秀忠则颇为矮小,他牵起马来颇为滑稽。
喜欢17世纪风起澳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17世纪风起澳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