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进了窝棚,紧接着传出一阵也不知到底是快乐还是痛苦哼哼唧唧之声。
过后,便是一男一女淫声浪语的对话。
“哼,老实交代,你到底勾搭过多少大姑娘?”
“冤枉啊,一个都没有,我就是随口说的,宝贝别生气。”
“以后给我老实点,少跟那些个丑八怪眉来眼去的,人家的身子为了你可是连自己屋里的男人都没让碰了。”
“好,好,我什么都听你的,我屋里的那个黄脸婆不也没沾身了嘛。”
……(此处作者省略两千字)
郭氏挑着一担红薯藤回到家,柳清妍正坐在灶房门口的小板凳择菜,心想这死婆娘去割个红薯藤的工夫,都够别的妇人生娃儿了。
抬头深深盯了郭氏一眼,用不温不火的语调讥讽道:“三婶,我以为是地里的红薯藤太长,绊得你摔断了腿呢,正想过去瞧一瞧的,原来你没事啊。这中元节才拜祭过祖宗,想来是列祖列宗在天上瞧着,保佑咱家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话像一击重锤敲在郭氏的胸口上,震得她的心肝仿佛要跳出来,心下怀疑这个赔钱货是不是发现了她与人苟且的事。
“妍丫头,你怎么能咒三婶我摔断腿呢,我不过是在割红薯藤的时候肚子疼的厉害,去拉了泡屎,才耽误了些功夫而已。”
郭氏神色有些不自然,努力维持着镇定。
拉屎能拉这半天的功夫,肯定是便秘,菊花都裂开了吧!
柳清妍恶趣味地想道,然后仰起下巴,淡淡瞟了一眼郭氏,懒得再跟她打嘴炮,端起菜进灶房去了。
“短命鬼丫头,迟早让你知道我的厉害。”郭氏望着柳清妍的身影恨得咬牙,眼底似乎有一个幽深的黑洞,呼呼的冒着白色寒气,道不尽的诡异森然。
又过了两天,村里陆续有人家收完了稻子。腌鸭蛋的那几户一忙完自家的事,就赶来帮柳家收稻子。
人多力量大,三十亩的水稻在七月底就全部收割,翻晒完毕。
留下一家人足够吃到明年收成的口粮,余下的都拉到镇上去卖了。
谢老汉一家帮柳家卖完粮食后,才回的黄竹坳。
水稻收完又到了咸鸭蛋的交货期,柳老爷子和柳博裕按着那些学子们留下的住址,一家家的去送货,等轮着送完货,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家人辛勤劳累了许久,成果也是喜人的。
送完鸭蛋跟那几户人家结了账,除去成本,净收入六十两,再加上卖稻谷的钱,共进账八十两银子,喜得柳老爷子整日乐呵呵,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
柳清妍也乐呵呵的,整日颠巴颠巴地在田野里转悠。
稻子收上来后田里已经干涸,剩下齐整整的一截庄稼茬子杵着,正是掏黄鳝挖泥鳅的好时节。
红烧鳝段、爆炒鳝片,盘龙鳝,山药鳝鱼汤,干煸泥鳅、椒盐泥鳅,泥鳅烧豆腐。古代的黄鳝泥鳅没受过化肥农药的污染,也没喂过避孕药激素啥的,天然生长纯绿色食品,那味道就一个字:美。
柳清妍怂恿上清芷,扛着锄头提着木桶下田挖黄鳝泥鳅。
清芷本就是个爱玩爱闹的性子,如今有了这等好玩的事,乐得更不愿在家呆了。
一日下来收获颇丰。
弄回来的黄鳝泥鳅用清水养上两日,便能做出美味可口且不用花钱的荤菜了,一致好评。
这两样东西村民们原来只会弄来炒辣椒吃,哪里会想出这么多样的烹调方式,手艺更是没得比,所以做出来的味道差强人意,少有人吃。如今经过现代的烹调手法烹制,味道提升了无数个档次,让人尝过后便爱不释口,再难相忘。
黄鳝爱在田埂上打洞,为稻田蓄水增加了不少的困难。柳博裕恰好这段时间得闲,便也加入了打击消灭黄鳝的行动,天天领着闺女和侄女去自家的稻田翻挖,即给饭桌增添了美味又为明年稻田的蓄水工作做出贡献,一举两得。
一转眼便到了中秋佳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喜洋洋,开始预备过节的事物。
十四的这天上午,柳家嫁到城里的二闺女派人送来了节礼。
柳老太有些不高兴,哀声叹气地说闺女嫁了人就把娘忘了,每年除了正月初二来一趟,平时瞧也不来瞧一眼。
感叹完了,想起还有个孤孤单单比她可怜百倍的石老太,便将闺女送来的节礼捡出一些来并自家的鸡蛋装了一篮子,喊柳清妍给石老太这个老姐妹送去。
柳清妍也想起有些日子没见石老太来串门了,便提着篮子往石家小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