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今天一大早,王氏被查抄了,听说查出来好几千亩隐瞒的土地!”
“我也听说了,不仅仅是王氏,孙氏,张氏都隐瞒了大量土地,不知少交多少税!”
“啧啧啧,真是想不到,一些整天满口圣人,之者乎的人,背地里竟然是这么一副模样?”
“谁说不是呢,若不是陛下查抄了他们家产,谁能知道他们竟然这般不要脸!”
“我这里有个小道消息,听说陛下大怒,要对剩下的豪门大族动手了!”
“那真是太好了,若是查抄了他们,朝廷有钱了,咱们的税说不定就少了。”
。。。。。。
清晨的泰安城却并不宁静,不论是街道,亦或者是酒楼中,满是百姓的议论声。
所讨论的内容多是事关突然就被查处的豪门大族。
足足数十家,整个山东行省一大半的豪门大族。
查出来的结果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这些人豪门大族都隐瞒了大量土地。
甚至达到极其夸张的地步。
一个小小的地主,竟是都可以隐瞒上千亩良田。
一些大的豪门,下面更是隐瞒数万亩良田。
鉴于大夏王朝的政令,这些土地都不用交税!
因为这些地主豪门的祖上立下功劳,或者是官员出身,所有便赦免一定份额土地的税收。
而一些百姓为了少交税,便会将自己的土地挂在这些人的名头上,从而少交税,不交税。
自然,百姓们争着抢着要投靠这些地主豪门。
而想要投靠,必然要付出代价,便是一辈子给这些富人干活做工。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财富,这些地主豪门便收纳更多的百姓和土地,并且和当地官员勾结,隐瞒大部分土地。
这就使得,朝廷收的税越来越少,所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更是如此。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王朝的末年,都是绝大多数的百姓依靠极少一部分土地,来养活整个王朝的统治者。
收上来的税少,那便加税!
还是少?那便不局限于收爷爷辈的税,直接收儿子辈的税,收孙子辈的税!
将一个王朝的税,提前收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的税!
面对这样的情况,百姓们如何不反?
大明王朝末年便是这般情况,功勋贵族掌握王朝三分之二的土地,却一分钱不要交,每个月还可以得到优厚的给养,单单是给皇室成员的供养,便相当于大明王朝一年的税收。
到了明代末年崇祯帝之时,为了筹措银子,更是直接将税收到未来七十年!
而现在,大夏王朝之中也出现了这般情况。
这一切都不是意外,因为大夏王朝已经建立百年,在这很长一段时间中,足以一批地主豪门掠夺百姓财富了。
两日后。
副都东宫书房。
吴总管捧着一摞地契,向杨旭汇报道:
“陛下,抄查土地三十五万余亩,隐户一万九千余人,涉案官员一百二十一人!”
“另外,一百九十二个地主,三十年少交税款达一亿九千两白银。”
“陛下,再往前的话,就追查不到了。”
坐在首位,杨旭忖度着下巴,沉声问道:
“现如今,还能追回多少银子?”
深深叹出一口气,吴总管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