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假如当时有百姓不满他的一些举措,只是史书认可他这个人所以给他说好话隐去这一节,不也很正常?毕竟按照法家的立法,禁止妖言谤上都会最基本的内容。”
“这也是老操作啊,毕竟史官也是人,也有情感偏好,不说别的,就说司马迁,他在史记里面不就虽然按照事实记载,但是狂吹李广贬低卫青霍去病?”深谙如何拉踩如何转移矛盾的伍爱华说道。
“司马迁可是最有名的史官之一,他都没办法做到公平公正,写卫青说他‘以和柔自媚于上’,总是顺着刘彻讨好君上,写霍去病说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士兵都吃不饱霍去病还在蹴鞠。”
“但是轮到李广,又说他‘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对待士兵极为爱重体谅,以至于后人多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司马迁都有这么重的个人偏好,还不允许西晋史学家也有点个人偏好?”
“更何况,那时候诸葛亮和曹魏对着干,作为西晋人,改朝换代了,骂曹魏才是政治正确,吹吹诸葛亮拉踩一下曹家人,不是应有之义吗?”
“而且吧,司马和世家共治天下,人家也许就是喜欢诸葛亮,是诸葛亮的粉丝,所以隐去不好的史实,记录好的史实,谁能保证?”
伍爱华说完,三国位面尚未有什么反应,为自己得到两员大将欢欣鼓舞的刘彻不爽了,阴测测地看着司马迁问:“怎么?卫青和朕英雄所见略同,就是媚上?还和柔?我看是他平日里脾气好对你们太客气了!”
“去病少年天性,士卒粮食不够是你们这群后勤文官废物,他蹴鞠也是为了练兵练军阵,你个史官不懂战争,居然乱说?”汉武帝的心也是偏地没边的。
“就李广那战绩,给他多少兵他带死多少兵,迷路能迷到天边,朕不杀他还不够,竟然还要给他封侯不成?”刘彻冷笑:“你那是对卫青霍去病不满吗?你是对朕不满啊!”
司马迁:救救!兔子骂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怎么受伤的是我西汉的史官?我又没说谎,你去说那三国志的史官去啊!
第73章
司马迁不明白,明明都去说三国了,为什么还会回头来说自己?
那卫青他不是皇帝说啥他都对对对吗?
那霍去病不是士兵吃不饱他还天天锦衣玉食吗?
自己又没有杜撰!广将军就是爱兵如子啊!不过是时运不齐,所以才没能建功立业。
司马迁委屈,司马迁想说,但是刘彻不听他说。
被刘彻提前算账的司马迁急忙自救:“陛下,臣记录的皆为事实,君王不可改史官工笔!若陛下认为不应该这么写,换个史官就是,只是只要是有风骨的史官,都不可能放任君王更改!”
刘彻看着司马迁,生气地想:朕这就找一堆史官,看谁讨厌李广和你司马迁,就让谁来记录!
只能说,这个时代,中央集权还没有到达顶峰,不存在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史官也敢写皇家负面消息。
而且这时候的人还是很淳朴的,记录也是据实,没学会所谓的“春秋笔法”。
去到宋明清之后,史官工笔,就是将历史当作一个小姑娘一样随便打扮,最擅长编野史造黄谣。
甚至宋朝也有改唐朝历史的前科,但是后面的朝代又喜欢给之前的历史“翻案”。
大概就是证明前朝的前朝没错,就说明前朝错了这么个逻辑吧。
当然,老朱没给老赵翻案,实在是因为他看不上老赵家,更何况老朱可是驱除鞑虏,得位不能更正,还需要怎么抹黑不成?
如果不是清朝修明史,明朝皇帝的名声绝对会比现在好很多,为什么清朝皇帝名声好过明朝?难道是清朝皇帝更做人?无非是清朝中央集权更厉害,史官都是他们的“奴才”,怎么能背主呢?
就是朱瞻基,除了女人孩子上不清醒,公认一代明君,清朝都要强调一下他是个“蛐蛐皇帝”。
也就是现在国家的立根基础是人民,只要想做人的人,就不会想要复辟前朝,国家自然不需要组织官方力量抹黑前朝,不然清朝还能有那么点好名声?太太们根据历史写同人的水平可比那什么资治通鉴厉害多了。
曹操一家名声比诸葛亮周瑜这种敌对势力还差,有没有晋朝很快取代了魏朝,要站得住脚必须打压曹魏的理由?不然何至于刘邦屠颍阳仍是英豪,曹操屠徐州盖棺狠毒?(有争议认为那时候屠城不是屠贫民,而是屠当地武装、反对势力、有钱有势的人家,曹操屠徐州的时候诸葛亮就在徐州,差点被屠但是活下来了,但是也有认为当时曹操是为了报父亲被杀之仇,是屠全城)
吕雉狠毒的名声远超武则天,是不是因为继承皇位的终究是武则天的血脉,而吕氏血脉断绝?
赵构如果不是生不出儿子要过继赵匡胤血脉,岳飞还能翻案吗?千载之后,是不是十二道金牌也是野史没有佐证?
毕竟不是谁都是朱见深,能给待自己不太好的亲叔叔翻案。
伍爱华的头脑很清楚,所以一开始说诸葛亮坏话,才能引走对堡宗的记忆,后来说卫霍,更是有自己的小心机。
伍爱华在直播中放炮的时候,边上关注的小姐姐只觉得自己要去吸氧。
不是,你吸引注意力,可以说说最近发掘了什么陵墓,古人肯定很在乎啊!说什么诸葛亮捂嘴百姓,这不是找架吵吗?
就在小姐姐不解的时候,边上小哥哥调出了伍爱华头顶的摄像头,指了指伍爱华拿着的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