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即使是留在书院,也不难达成功成名就的目标。谢虞琛之所以离开书院的原因也并不是这个。
月初,朝堂之中乌菏一派和国子监一派的几场争论彻底为杜仲书院扬了名。再加上人们添油加醋的传扬,现在谁还不知道坐落于洪都山下的杜仲书院的名头。
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先进,被朝廷众诸位大人所推崇。据说连先生都是创始人花重金从全国各地聘请的。里面的学生各个都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因为选拔不重家世只看学问,所以选出来的都是有真才实干的学生。
这些消息里虽然有一部分是严重注了水的,但架不住里面也杂糅了很多货真价实的内容。这就让人难辨真假了。
随着传言越传越盛,就连那些莫须有的都被人言之凿凿的找出了证据。
譬如若是有人质疑“如果那杜仲书院的先生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怎么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过他们的名字?”
那么立马便会有人反驳道:
“你从未听说过只能说明你见识短浅。难道你不知杜仲胶书院的院长可是苗家郎君吗?苗家郎君的祖父苗大儒可是当今圣上的先生,苗郎君作为帝师的子孙,你能说他没有学问?”
“至于书院的其他先生,你难道没有听说过东山州的杜仲胶厂和车厂?在杜仲胶厂建成前,谁能知道那用来入药的杜仲树里竟然能提炼出胶,还能制成那么多有用的东西?”
“……”
“我,我说的是杜仲书院的先生,杜仲胶厂再厉害与书院又有何关系?你别在这里混淆视听。”
不忿的声音一出,众人便立马大笑着嘲讽道:“我说你见识短浅你还不认。你难道不知书院如今的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从杜仲胶厂来的吗?”
“杜仲胶的提炼方法就是创办书院的谢郎带着书院的先生们研制出来的,你竟还觉得书院的先生学问不够,真是要人笑掉大牙了。”
……
谢虞琛既然要去京城,乌菏一行人自然是业要跟着走的,他们一行人来这趟的目的本就是带谢虞琛走,只不过赶上了谢虞琛风寒初愈,这才多逗留了这些时日。
只是当初跟着谢虞琛从东山州来的那些人,要不要一起离开,还有待商议。
按理来说,这些人都是乌菏身边的金甲军卫,本来是受命保护谢郎的安全这才跟着来了书院。如今使命完成,他们断没有继续留在书院的道理。
但问题是在书院的这段时间,除了周洲这种实在没救了的,其余人都被谢虞琛分批次地安排进了书院读书。
其中甚至有几个军士的成绩很是不错,每次旬考都名列前茅,谢虞琛看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不错,日后不管是留在书院继续搞研究,还是去各地的作坊任职,想来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于这些人的去向,谢虞琛与乌菏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尊重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愿意继续读书的就留在书院,不愿意的就和他们一同离开。
不过若是留下,便不能再以金甲军军士的身份自居,日常学习和生活都必须和书院的普通学生看齐,不可能给他们搞特殊或者是开后门。
将这件事通知给留在书院读书的金甲军卫后,众人回去思考了一日,次日谢虞琛他们启程前往京城的时候,除了六名金甲军卫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习以外,剩余人都还是决定离开书院。
“他们跟着走也好,书院毕竟才刚创办,未来能发展道什么地步谁也不知道,回去继续做他们的金甲军卫,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谢虞琛目光扫过马车外面披坚执锐的金甲军卫,开口道:“而且我看这些人里除了最前排的那个,剩下的人平日里也并不是最出挑的。书院这届学生的资质都不错,他们留在书院还真不一定能出头。”
对面的人点了点头,“这些事谢郎自己决定就是,左右谢郎给过他们选择的机会,日后也怪不得别人。”
又笑道:“倒是你,赶紧把帘子放下来吧。外面风寒露重,小心又受凉了。
“哪有这么容易就受凉了。”谢虞琛嘴上虽这么说,但撩着帘子的手还是很听劝地放了下来。
对于这次的行程,谢虞琛还是很期待的。他来到这个时代也有几年了,大大小小的地方也算去了不少,但还从来没去过京城呢。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京城是否也像过去他在书中看到的、被各种文人墨客在诗文里描述的那般繁华。
根据他这几年的观察,南诏的经济发展得应该还算不错。
因为有乌菏这尊煞神坐镇,那些个世家豪强行事也不敢太过猖狂,比几十年前世家大族甚至能操控立储的时候要好太多,因此百姓的生活也算过得去。
又是太平年岁,除了那年东山州水患,近几年也没听说过哪里有什么大的灾祸。因此京城的景象应该不会太让他失望的。
可能是谢虞琛的兴奋之情表现得太过明显,车马刚走出去没多久,乌菏便问道:“谢郎似乎是,对这次出行很感兴趣?”
啊?他表现得有这么明显吗?
谢虞琛有些不好意思得揉揉鼻尖,承认道:“确实是有一点……”
“主要是我从前从未去过京城,这才有些激动。”
“原来是这样。”乌菏点了点头,表情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问般。
“不过谢郎竟然是第一次来到京城,这倒是让我很惊讶。”
“嗯?”谢虞琛疑惑歪头,有些不理解乌菏的话。虽然自己原因特殊,但要他说,这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