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上吃的实在是太过粗糙,这次去京都周诚选择走陆路,除了珍珠还有还有各种海里的干货,量太多不方便带走。
只带走少量珍珠,其余的等海面化冻后用商船运过去。
周诚见到第一次来禹州时帮过的少年冯海潮,是何大海带他来的。
周诚借给他一两银子,冯海潮一直惦记着还钱。
这几年他跟着何大海下海采珠,捡海货,倒恭桶,努力养活自己和弟妹,并攒银子还债。
冯海潮不是正宗的渔民,也没有土地,爹娘死后三个年幼的弟妹就成了他的责任。
家中最值钱的财产两间屋子,在他娘死后卖了屋子买薄棺请人帮忙办后事。
兄妹四人有爷爷奶奶,有叔伯,但家家日子过的都艰难,没人收留他们。
可以说爹娘都没了,他们兄妹也就成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的孤儿。
幸亏何大海拉了他一把,不然四兄妹会活的非常艰难。
这几年也只是住在渔村废弃的屋子。
周诚正是用人的当口,便问冯海潮要不要带着弟妹跟他去湖州种地。
何大海劝道:“海潮,能跟着周大哥是你的福气。”
他要是没有成亲他也想跟着去。
冯海潮从何大海口中得知周诚跟知州大人私交甚好,且周诚帮过他和何大海,他相信周诚。
冯海潮只迟疑了一瞬便高兴应下。
户籍是限定平民百姓的牢笼,即便要逃荒也得有官府签发的过所,否则就是流民。
一不小心就会被抓去边关和烟瘴、苦寒之地开荒种地,一辈子都回不来。
周诚即便不是国公爷,在禹州和青州也是能横着走的人。
一个小小的过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办新户籍也非难事。
在禹州停留两日,一行人启程去京都。
临行前袁玉竹私下劝爹娘。
“大哥其实挣的不多,他也有一家人要养,可他最是孝顺,对爹娘从不吝啬,我倒不是说二哥不孝。
只是同样都是爹娘的儿子,我认为爹娘不要做的太过伤了大哥的心,平日里还是多走动的好。”袁玉竹说的委婉。
她爹娘最听得的她说袁攸不好。
她要说袁攸不孝,不但劝不了二老,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挑拨离间。
并非人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成心胸豁达的智者,更多的老人反倒年纪越大越固执、昏庸。
只听自己喜欢听的话。
她爹说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确实也是如此,日后袁攸不孝她顶多出银子给爹娘养老,不可能将爹娘接到身边养老。
袁攸那人过河拆桥,无利不起早,爹娘还是得靠大哥。
袁夫子和杨氏脸色有些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