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灵枢第49章五色第四十九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雷公曰:以色言食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藏六府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阴之属也。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搏为聚,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洁。
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曰。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对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诗赞《以周易哲学深度解析〈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章》:
《赞〈灵枢·五色〉解析》
周易玄妙蕴哲思,灵枢五色探奥奇。
阴阳燮理乾坤定,象数精微病理知。
中和养生循天道,变易医道展神姿。
深度解析明真谛,传统智慧绽光辉。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玄妙蕴哲思,灵枢五色探奥奇”,指出周易哲学具有深奥玄妙的内涵,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而《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章也探索着人体奥秘的神奇之处。
颔联“阴阳燮理乾坤定,象数精微病理知”,表达了通过周易哲学中的阴阳协调原理来理解天地的稳定,以及运用象数的精妙来了解病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颈联“中和养生循天道,变易医道展神姿”,强调了养生要遵循中和之道,顺应天道自然,同时变易的医道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尾联“深度解析明真谛,传统智慧绽光辉”,说明通过深度解析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道理,让传统智慧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整首诗围绕着以周易哲学解析《灵枢·五色》这一主题,赞颂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和价值。
一、《以周易哲学深度解析〈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章》
《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章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智慧。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深入探究这一章节。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灵枢·五色》中所涉及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与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密切相关。人体的五色变化,反映了阴阳的盛衰状态。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阳气不足,面色潮红则可能暗示体内有热,这些都是阴阳失衡的表现。通过观察五色的变化,医者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与阴阳失衡有关,调整阴阳的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
变易是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灵枢·五色》中提到的五色变化,正是生命变化的体现。人体的生理状态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医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适应生命的变易。例如,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人体的生理功能可能会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这种对生命变化的认识,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变易的思想。
象数思维在周易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灵枢·五色》中也能看到象数思维的影子。五色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象数关系。通过对五色的观察和分析,医者可以了解五脏的功能状态,从而诊断疾病。同时,象数思维还体现在对脉象、症状等的分析上。象数思维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
中和之道是周易哲学的重要理念,在《灵枢·五色》中也强调了养生和治疗要遵循中和的原则。不过与不及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只有保持适度、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例如,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都需要遵循中和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足。这种中和之道不仅体现在养生方面,也体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使人体恢复到中和的状态。这与周易哲学中追求和谐、平衡的理念是一致的。
天人合一也是周易哲学的重要思想,人体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灵枢·五色》中所强调的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等原则,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例如四季的更替、昼夜的变化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医者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同时,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使治疗方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章还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通过对生命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五色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态,也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例如,面色憔悴可能表示精神压力过大,面色红润则可能表示精神状态良好。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周易哲学中的忧患意识也在《灵枢·五色》中有所体现。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这种忧患意识提醒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素养和健康意识,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同时,在面对疾病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和沉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而不是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