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前人类的掌握的技术,这种方案看起来的确是可以实现的。
“小娜!”
鹏举没有过多的纠结,而是唤出了空间站上的人工智能程序。
随着鹏举提出问题,空间站上的智能程序开始进行分析,并进行初步的模型设计。
很快一套简易的方案模版,便模拟计算了出来。
人工智能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鹏举的想法是可行的。
人类早在2000年左右,便实现了辅助型外骨骼的应用,
不过那时人类受限于电池技术,这种外骨骼无法长时间使用,
但随着2020年左右,人类应用于的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池技术实现突破,外骨骼技术得以进一步应用。
只可惜人类想象中的机甲,所需要的能源极高。
等到了鹏举所在的时代,虽然人类还未突破核聚变技术,但微型核动力电池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说人类一直渴望突破聚变技术获得无限能源,但可惜这项技术的难度太大。
于是一些物理学家将目光放在了核裂变电池的小型化上。
传统的核裂变发电技术存在临界质量,需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才能产生温度,将水烧开,进而发电。
所幸随着大型粒子对撞实验的进行,人类找到了几种临界质量较低的金属元素。
其中小型化的钍盐熔融核电技术,已经在2023的内陆甘肃实验成功。
而这项技术还有着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
当时的物理工程师甚至预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安全性高的核技术,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
不过,人类并未等到应用钍盐核电池的那一天,因为人类找到了临界质量更小的元素。
"这套方案的问题也出现在了这里!"
“机甲需要动力,人类也有小型化核电池。”
“但我却几乎没有能力将这种电池造出来。”
“小型核电池需要锔与??这两种元素。”
“但两种元素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是人造元素,我需要先制作大型核反应设施才能产出的这两种元素。”
“为了造机甲,再造个大型核电站出来。”
“这个方案不行!”
……
看到电池技术这里的问题,鹏举便将这个方案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