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覆汉 笔趣阁 > 第二十三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2页)

第二十三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2页)

“没有……”

“阿典,叔父劝你今日有什么说什么,省的日后再也难问清楚。”

“敢问叔父大人。”李典小心询问。“今日这番交代,是不是近来要有什么大事?”

李进微微一怔,不由回头而笑:“你觉得会有什么大事?”

这一反问,便基本是承认了。

“侄儿不知。”李典一脸疑惑。“初时,侄儿以为叔父大人是要如传言那般举城而投燕公,但此时一想,俨然不对……”

“哪里不对?”李进似笑非笑。“再来一次弃曹而从公孙,岂不是正好坐实了四姓家奴之论?我记得从曹公弃濮水开始,说我欲坐实四姓家奴之论便已经在周边渐渐冒出来了吧?而曹公随后再败官渡,三弃汴北,四丢徐州,这种论调更是一日比一日多起来。”

“正是四姓家奴之论格外可笑!”李典正色应道。“侄儿也是今日才忽然醒悟!须知,所谓污叔父四姓家奴者,多是起于愤然度田事的中原豪强,而传盛于士民之间……可如今,所谓豪强之家,早就三心二意,巴不得能搭上叔父的线一同降服河北呢,又怎么敢继续污蔑叔父大人?而所谓士民,如今仗打到这份上,离狐城外十余里的地方都有狼群了,那敢问士人何在?民又怎么可能有心思去议论一位将军的气节呢?所以,侄儿大胆猜度一次,城中所谓叔父要降服于河北之论,怕是来源可疑,说不得便是叔父自己放出来的自保之策,以此来求离狐安定!但如此一来,今日叔父的交代摆在这里,我却实在是猜不出要出什么大事了……”

“你能想到这一层,我就已经很放心了,你小子的资质比你伯父、堂兄都要强太多!”李进忍不住上前半步,就在河畔按住了自己族侄的肩膀。“但也不必多想,过几日,你就自然清楚了。”

“……诺!”

“阿典,你已经十八岁了,在军中也有两年……你看那些少年民夫,十五六岁,一旦被征募,他们家人便取一块布为之裹头,便当是加冠成人了!而你如今既然已经裹头,我便再给你额外加上一冠吧!”李进望着自己侄子,稍作思索之后,居然将手中头盔双手扶起。

李典紧张至极,赶紧就在河畔俯身下跪行大礼参拜:“请叔父赐字!”

“我读书还不及你。”李进双手捧着头盔,微微笑道,却又认真思索起来。“也没什么别的想法,只希望你执掌家业后,懂得进退之道,做个柔和长久之人……进退二字与我名字相重,暂且不论,便取柔和长久之意,叫曼成吧!也是希望你终究能有个成就。”

说着,不等对方反应过来,李进便将自己的头盔,直接放到了李典那只裹了头巾的脑袋之上……你还别说,居然还挺合适。

“叔父可还有交代?”李典在地上勉力相询。

“若有机会,将家中土地全部奉公,求换一块邺下周边土地。”李进认真言道。“以我的智慧,也最多就想到这一点了……还是读书太少。”

李典心下恍恍惚惚,茫茫然一片,却一时没弄懂什么意思……难道自己猜错了,叔父还是要投降河北?

然而,李进说完这话,不等李典反应过来,便兀自回身到林中上马,肆意疾驰,径直往归离狐城中去了。

而等到翌日晚间,也就是九月廿八日,其人自引早已准备好的济阴子弟兵,尽是父子取父,兄弟取兄,独子不取之辈,共计三千众,直接趁着夜幕出城悄悄向东而去,徒留李典引残存千余老弱看守离狐。

再等到夜间四更时分左右,李进便按照约定来到了雷泽西北、咸城以东十里外的野地之中,成功与孙策、黄忠、高干、张超、曹洪五将汇合,此时,六军联合已有两万五千之众,而燕军俨然毫无察觉。

全军稍歇,就在咸城背后用餐、睡觉,制作、补充干粮饮水,一直等到中午时分,才匆匆向濮阳挺进,并拖延到了下午方才来到濮阳以东六七里之地。

乐文谦为曹营资历第二的大将,素来是曹操心腹之任,自然没有在他这里出错的道理,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也无所谓些许遮掩了。其人打开仓库,取出三年来积攒的舟船、铁链,只见舟船皆是寻常黄河渡船,唯独两头俱有铁栓而已,而铁链不过是寻常栓船下锚的铁链,只是两头多了方便连接铁栓的勾索而已。

除此之外,舟中还有大量带着铁栓的木质板材,甚至还有一些伪作的燕军旗帜,俨然确实是准备已久。

孙策见状不喜不怒,直接下令,先尽量发船一试,若浮桥能尽成,便再渡河向北也不迟,否则全军直接向西,攻打白马!

众人不敢怠慢,便都聚在濮阳城外的金堤之上,看着灯光稀疏的大渡船从濮阳城内的港口率先出发,带着无数船只缓缓向前,慢慢穿过人工渠,入得大河,复又向下游众人所在位置而来。

很显然,没人敢在濮阳港这里直接铁索连舟,因为对岸很可能会有监视濮阳城的小股部队,到时候引起混乱就不好了,所以只能往下游数里外的预订处集合,再开始出发连舟。

秋风萧瑟,水波荡漾,人心不定,状况不断。

先是有两艘船因为在人工渠中相撞,再加上日常保管的问题,直接失控难行,差点阻断了行船,却是乐进当机立断,直接下令凿沉了两艘船……却又耽搁了不少时间。

而等到船只尽数载着锁链入河,到达城外军队聚集的下游原定渡河处,却又有高干部的士卒不知轻重,直接在大河金堤上点火照明,引来孙策大怒,直接斩杀了数十人。

不过,最煎熬的还是铁索连舟本身的过程。

按照想象,三艘大船在河堤旁并行下锚立住,其余船只按顺序依次向前平行勾连,则三座并行浮桥几乎是瞬间便可成型。

但实际上,夜间不敢点太多火把,照明不利,速度极慢不说,关键是水流自然向东,刚开始还好,可等到连结的船只数量达到四五只以后,三条舟船便开始极度不协调起来,而且向下游甩动的极为夸张。

这个时候,却是有多年黄河附近经验的李进当机立断,取消了这个自以为是的策略,下令先连一条浮桥,而且是一边调整一边让其余船只依次附上。

事实证明,李进的策略是对的,不过即便如此,水流依然严重影响到了浮桥的速度和舟船有效利用率。

一直等到这日三更时分,耗费了半个黑夜,第一条浮桥方才成功连成。而此时,果然又有人建议放弃,只不过又被孙策轻易斩了而已。

不过,等到这条歪到不成样子的浮桥成型之后,第二条浮桥却是极速顺着第一条连结拓宽成功,倒是没耽误更多时间……但也仅仅如此了,因为浮桥太歪,耗费舟船太多,预备下的舟船根本不够了。

预想中的三通道变成了两通道,预想中的一夜尽渡变成了三更天都过了全军还尚未发出一兵一卒,六将自然是不约而同,纷纷看向了孙策。

一根孤零零的火把之下,孙伯符立在金堤之上,扶着古锭刀左右相顾而笑:“诸君,我有一事相询……你们都是什么时候知晓我那位亚父大人此番袭击邺下之策的?”

黄忠捻须对道:“末将自然是六日前到了薄县才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